京剧、昆曲、古彩戏法等西城非遗精品亮相东盟

   

 

  北京鬃人传承人在为外国友人讲述齐天大圣的故事。

  余音绕梁的昆曲,身临其境的口技,魔幻的古彩戏法儿,以及让人目不暇接的川剧变脸......恰逢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同中国-东盟中心、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外事侨务办公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16年2月在新加坡和泰国举办“北京东盟文化之旅” 活动。

  

 

  北京鬃人传承人在为外国友人讲述齐天大圣的故事。

  

 

  传统药香制作传承人现场讲述药香的作用。

  活动于2月11日至18日在新加坡和泰国两国三地举办,由非遗演出、非遗展示和图片展览3项内容组成。其中,非遗展演内容包括中国国家级非遗项目口技、古彩戏法、古琴演奏等;非遗手工艺展示包括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分别为内化鼻烟壶、传拓技艺、传统药香制作技艺、北京彩塑、泥塑彩绘脸谱、京派剪纸、北京鬃人、裕氏草编和彩蛋绘制等项目,现场观众可以与传承人进行互动,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图片展主题为《魅力北京 缤纷西城》,展示了北京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文景观与现代建筑。

  来自北京市西城区的部分非遗传承人来到活动现场,为外国友人献上具有浓郁中华文化特色的传统节目和手工技艺。其中有中国第一个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昆曲》。据表演者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邵天帅介绍:“《昆曲》是元末明初南戏发展到昆山一带与当地的音乐、歌舞、语言结合而生成的一个新的声腔剧种,一直享有‘婉丽妩媚,一唱三叹’的美誉,堪称戏曲表演艺术的典范。希望有机会大家可以来到中国欣赏到全本的昆曲剧目,感受昆曲‘百戏之母’的美誉!”

  高山流水觅知音,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流传千古,不仅让后人每每感叹知音难寻,更让观众感受到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古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的魅力。

  戏法《仙人摘豆》的表演者田学明还现场吆喝起了招收徒弟,体现文化无国界的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恰逢中国“猴”年,京剧表演《闹天宫》掀起了整场活动的高潮,引得不少在海外过年的华人掌声连连。

  此次东盟文化之旅活动,还特别安排了传统文化的展示体验环节,观众们可以亲身感受“京味”药香制作、鼻烟壶内画、泥塑、剪纸、彩绘脸谱等非遗项目。

  主办方介绍说:“希望通过此类活动,推动北京与新加坡、泰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中国与东盟之间彼此文化的了解、尊重和欣赏。”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