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宁都,一座地处江西赣南的人文小城,属纯客家县,境内客家文化遗存甚多。古老的客家文化在当下多以各类民俗表演向众人呈现,它们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传递已久的声音,寄托着客家人民对生活的希望与祝愿。
每年春节前后是宁都客家民俗的高峰,几乎在整个正月间宁都各乡镇每天都有不同的民俗表演,迎神赛会、洗马拆牌、割鸡担灯、竹篙火龙、桥梆灯、茶篮灯、妆古史等,数不胜数。在这些民俗文化表演中,宁都傩戏越来越受人关注。因为稀缺和不可复制的属性,它被称为是“中国戏曲界的活化石”。即使是在宁都,如果你想观看傩戏表演,还都必须去到黄石镇中村,只有这里才有独一无二的傩戏表演,这里的傩戏历史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
傩戏的源头是傩舞,起源于上古,原本是客家人民除鬼疫的巫术活动。早在四千多年前,傩戏就已出现,《礼记》有云:“傩,人之所以逐疫鬼也。”《搜神记》中也有不少关于傩戏的记载。宁都有很隆重的客家传统习俗,逢喜庆之事均会酬谢神灵,所以每当哪户人家有结婚、添丁、寿辰和乔迁等各类喜事时,都会请戏班子唱戏。有别与其他传统习俗,宁都傩戏的意义似乎更广一些,它是人们驱除疫鬼灾邪,祈求神明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一种民俗活动。
看过的人知道,傩戏的表演内容包括禳神祈福和傩戏表演两部分。表演形式既有原始粗犷、热烈火爆的傩舞跳跃动作,又有戏曲中的唱词和道白。由于傩面具的形象十分恐怖,使得这一古老的民俗文化仅是在一个小范围的地方流传,同时这也成就了傩戏文化的弥足珍贵性。每年正月、九月黄石镇中村的傩戏文化表演即将开始时,总会有许多民俗、摄影爱好者不远千里的来到这个偏远的小村庄,只为一睹那神秘的傩戏文化表演。
傩戏文化最吸引人的特点当属它表演时要戴的那些面具,这些面具和电视剧《大明宫词》中,演员周迅扮演的那个小公主,在上元节偷跑出宫于市井街头看见的众多面具别无二致,均是一眼看过去接近恐怖的魑魅魍魉。据说很久以前,傩戏光是表演时候所需戴的面具,数量就多达108个,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世事的变迁,彼时这项传统民俗文化的盛况已不再见,现在保留的面具仅有36个。在傩戏表演进行的时,每换一个节目表演者就要换戴一副面,色彩各异的面具或慈眉善目清秀飘逸,或面目狰狞凶暴粗野,与所演剧目契合之程度,引人入胜。
宁都黄石镇中村每年都要举行两次傩戏表演,第一次从农历正月初二起至十六结束,历时15天,第二次从农历九月十一起至十七结束,历时7天。每次出傩和演出之前,演员们都要焚香燃烛,请神谢神。表演场面十分热闹,唢呐锣鼓齐鸣、礼炮喧天,起舞前还要杀公鸡请神、祭神。其中主要流程有:进村入户,驱疫逐鬼。整队人马游走的范围广达附近十几公里60多个村庄,待这一系列的流程都完成之后,当地村民还要在河边焚香点烛、杀鸡祭神,将纸钱火灰送入流动的河水中,然后从另外一条道路返回村庄,整个行为完成下来谓之“送神”。只有行到了这一步,整个傩戏表演才算作是结束。
中村傩戏原本有很多节目,如《后羿射日》、《开天辟地》、《判官醉酒》、《孟姜女》等传统老戏,但局囿于当今日傩戏文化渐消亡的大趋势,许多传统老戏都已经无人能演,让人尤为遗憾。不过令人感到庆幸的是,现今宁都中村傩戏遗存下来剧目和表演,也极具价值。如:《赖公射月》、《王卯醉酒》、《判官点书》和《打保安》等。由于习俗的规定,中村傩戏一直以来都是师徒单传,如今在宁都中村愿意学习这项技艺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华戏曲界的活化石就即将面临消亡的考验,届时,如何将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传承下去,又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