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顶峰之后难掩“美人”迟暮?

   

 

  

 

  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黄梅戏的荣耀,但同时也在警示:顶峰之后的黄梅戏,不管我们承认与否,都难掩草木凋零、美人迟暮的叹息,最为关键的问题是黄梅戏产业发展滞后,多依靠政府扶持为生。

  被誉为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安徽地方戏——黄梅戏,因其存在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政协委员周天虹日前呼吁,要想让黄梅戏可持续地发展下去,与市场相结合,走黄梅戏的创意产业化路子势在必行,并建议在省会合肥打造黄梅戏影视文化特区。

  动人心魄的艺术之美

  “安徽是一块戏剧艺术的沃土,安徽的地方戏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唱腔淳朴流畅、明快抒情,表演质朴细腻、清新活泼。 ”周天虹介绍说,1955年,黄梅戏电影《天仙配》的风靡将黄梅戏的风姿和魅力传遍大江南北;1988年,胡连翠导演独创了黄梅戏音乐电视剧这个崭新的艺术品牌,将黄梅戏与音乐电视剧相结合,情景交融,产生动人心魄的艺术之美,为黄梅戏走出安徽、走向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从头越”还需另辟蹊径

  昔日的荣耀也在警示:今日的黄梅戏不管承认与否,都举步维艰,黄梅戏产业发展滞后,多依靠政府扶持为生。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黄梅戏艺术,周天虹建议在省会合肥选取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良、富有一定人文气息的区域打造黄梅戏影视文化特区,走创意产业化路子,“这是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 ”

  精制安徽黄梅戏文化名片

  “在功能定位上,特区应立足于弘扬展示黄梅戏影视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大力推动文化与符合环评的农业、旅游、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个满足百姓文化休闲需求的文化园、培育和聚集青年文化艺术创意人才的孵化器、吸引艺术名家驻足打磨艺术精品的‘创作室’,从而提升城市品位,拉动居民消费,扩大就业渠道。 ”周天虹说,特区内可以设立黄梅戏影视基地、创作中心、文化创意工作室、学术交流中心、黄梅戏影视博物馆、放映厅、演艺舞台等文化设施,定期举办公益讲座、艺术沙龙等活动,为设计者提供创作空间和音像资料等服务,为表演团体和演艺新秀提供演出场所,为毕业季的大学生提供展示和实践平台。

  从“唤起乡愁”情感记忆着手

  

  周天虹认为,黄梅戏影视文化特区要凸显民族艺术创新和创意特色,将当下流行时尚元素与黄梅戏艺术特点相结合,融入园区的建筑设计、内部装饰、重要街道乃至空间照明等方面。要围绕黄梅戏及黄梅戏影视剧的历史和发展做文章,明晰园区身份和形象,在紧扣知识性、艺术性、实用性方面下功夫。 “特区建设不求高、大、上,而是从构建‘唤起乡愁’的情感记忆着手,凸显小而雅。 ”周天虹认为,这些由独特的自成系统的艺术空间、艺术元素、艺术形象等组成的文化特区,让人们在参观之后能留得下深刻的影像记忆。

 

  为民所爱才能焕发鲜活生命

  “只有真正为民所用、所爱,留住乡韵、记住乡愁,才能拥有真正的鲜活的生命。 ”周天虹说,黄梅戏影视文化特区在弘扬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要将创意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历史文化传统和产业资源相结合,生态涵养、形式多样、产业融合、特色鲜明,不但要成为安徽省的一张亮丽的名片,还要成为全国最具规模、最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传承基地、青少年素质教育培训基地、绿色高端高科技的都市农业文化创意与体验基地。 “要让优秀的民族文化找到重获青春的力量,摆脱被拯救、被遗产的尴尬境地,为全国各戏曲剧种的传承树立典范。 ”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