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遗忘的青岛民间职业京剧团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1956年公私合营开始后的两三年内,这七八年间,青岛曾有多个民间职业京剧团,但史料对于这些京剧团的记载少之又少,连《青岛史志》、《青岛大百科全书》都只字未提。青岛著名文史专家鲁海与其家人,系统查阅那七八年间的报纸,通过报纸的演出广告得悉,那期间规模较大的民间职业京剧团有四个:黎明、前进、共和、竞进。 近日记者拜访青岛老京剧艺术家田葆诚,这位自18岁起就在青岛京剧界工作的76岁老人,仔细整理个人记忆,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并多次与张永顺等岛城其他京剧老演员沟通,终于向记者揭开了这段被人遗忘的历史面纱。 建国前,青岛的大戏院一直只演出京剧。全国名角不断应邀前来演出,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都曾在青岛的永安大戏院演出过。当时青岛各大戏院都有自己的京剧班底,三五十人不等,时称“底包演员”,建国后称为“基本演员”。他们只是二三流水平,有些甚至只是跑龙套的。这些基本演员平日自己也能排练演出,逢邀名角来戏院演出,他们便为名角配戏。这时,戏院门票便会涨价,上座率也通常会大满。 上世纪50年代初,青岛的老戏院不再只上演京剧,各种戏曲也都开始在戏院演出,戏院的原班京剧演职人员不得不从戏院拨离出来。为了谋生,他们自发组成多个京剧团,进行流动演出。这些京剧团财政上自收自支,属民营性质。 黎明、前进、共和、竞进,是当时规模较大的四个民间职业京剧团,它们分别以青岛几个大戏院的基本演员为主要班底。成立剧团后,有名角来时他们就进戏院配合演出,其余时间,为了生活,就自行排练,流动演出,有时进剧院,有时在戏棚,有时干脆扎野台子露天演出。 期间这些民间职业京剧团的演职人员也有过“跳槽”,如黎明的许月影、竞进的张永顺后来都成为共和京剧团的成员。 1956年开始公私合营后,这些民间职业京剧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