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一在北方昆曲剧院60华诞研讨会上的发言

   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北方昆曲剧院向今天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界关心和支持北方昆曲剧院建设和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北方昆曲剧院建院60周年了。

  回想60年前的1957年6月22日,北方昆曲剧院正式成立。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委任状,任命韩世昌先生为北方昆曲剧院院长。陈毅副总理主持了在文化部礼堂举行的北方昆曲剧院成立仪式,文化部部长沈雁冰宣读了任命决定,周扬、田汉、梅兰芳、俞平伯等在会上发表讲话热烈祝贺北方昆曲剧院的成立。可以说,北昆的成立,在当时是受到高度关注的的文艺界的大事。

  中国昆剧六百年,北方昆曲剧院六十年,北昆仅仅经历了中国昆剧史的十分之一。然而,正是在这极不平凡的十分之一昆剧史中,或者再放大一些说,在近百年来的昆剧史中,中国昆剧几经震荡,北昆几度兴衰,剧运与国运紧密相牵,舞台与国史紧密相关,这也是中国昆剧与中国时代关联最为紧密的历史阶段。

  说到北昆,又不能不提及其文化渊源和历史走向。昆剧自明代中叶创立起来,流行日盛,“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或许可以形容当时昆剧的流行程度。昆曲在明代万历年间传入北京,今天的文津街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在明代是皇家宫廷殿所玉熙宫的所在地。来自南方的昆剧正是由玉熙宫开始逐渐流播于北京的各个角落。明清两代,昆剧主要流行于上流社会,在当时是引领社会娱乐潮流的主要流行时尚。在国运日益艰难的清末,昆剧剧运也随国运而衰,作为昆剧班社主要寄身之地的王府家班也日渐凋零,在昆剧老艺人无奈的叹息声中,他们一部分加入正在兴起的京剧班社中,搭班唱戏。另一部分则流散京东各地,转入广大的北方农村,边务农边唱戏。后者的一支——河北高阳昆弋班,正是今日北方昆曲剧院的直接由来。

  回顾一百年前,大清帝国风雨飘摇之时,作为剧坛主力的昆剧急遽衰落,险遭灭顶之灾。昆剧的老艺人与对昆剧感情深厚的文人雅士,以及新兴的工商业精英,自发地凝聚起来,以个人之力救助昆剧于危难之间;迄至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昆剧仅在杭州幸存半个剧团,另有部分老艺人散落在各地,在艰难的生活中,努力背负着担在他们的双肩上的属于全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昆剧随之得以再生。共和国虽然面临百废待兴,扶危济困却优先昆剧。不到十年时间,在中国大地上重新组建起包括北方昆曲剧院在内的多家昆剧院团,赢得天下昆剧艺人尽开颜。重温北方昆曲剧院建院前后的历史,我们从中仍然能感受到前辈们当日的欢欣。

  讲到北昆,就不能不提以韩世昌、白云生、侯永奎、侯玉山、马祥麟等为代表的河北高阳昆弋班的前辈们,正是他们在旷日持久的艰难中的持重坚守,才留得北方昆曲一脉,才有后来1957年建院的北方昆曲剧院。讲到北昆,就不能不提以金紫光、沈盘生、傅雪漪、吴南青、叶仰曦等为代表的昆曲前辈们,正是他们与昆弋班前辈们的通力合作,才使得北昆在建院后的短时间内,重整旗鼓,培养人才,再展北昆风采,从而奠定了北方昆曲剧院坚实的发展基础。讲到北昆,就不能不提以李淑君、丛兆桓、侯少奎、洪雪飞、蔡瑶铣等为代表的建院后为北昆奋斗数十年的前辈们,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才有北昆在数十年内的不断发展和崇高荣誉。虽然他们大多已经故去,但他们在北昆60年发展史做出的卓越贡献将被永远铭记。讲到北昆,也不能不提与我同辈的艺术家们,我们在80年代后期进入剧院,满怀热忱准备为昆曲事业奋斗终生时,却迅疾地遭遇了市场经济大潮中传统戏剧的失落与苦痛,我们虽有困惑,却无退却,终于迎来了昆曲发展史上最好的时光。我们为能使北昆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继续向前发展而感到骄傲和欣慰。

  回顾历史,我们难忘1957年北昆建院时的欣喜,难忘1966年北昆被解散时的伤痛,难忘1979年北昆恢复时的激动,难忘80年代北昆取得的一系列荣誉,难忘身处市场经济大潮中北昆发展艰难时的惶惑。

  回顾历史,我们看到了北昆人对昆剧事业的始终热爱与一贯坚守,看到了北昆人始终为昆剧事业夙兴夜寐、努力奋斗,看到了北昆人面对昆剧事业陷入困境时的穷途思达、求新求变,看到了北昆人面对荣誉时的不忘初心、继续奋进。

  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剧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全国昆剧界顺势而动,为昆剧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传承发展做出了新的努力。北方昆曲剧院在各级党和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以传承保护昆曲为己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传承经典剧目和排演新戏为抓手,以培养昆曲事业新的接班人为工作重心,先后新排演了《宦门子弟错立身》、大都版《西厢记》、《续琵琶》、《红楼梦》(上下本)等剧目,这些剧目先后荣获了文华剧目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奖等荣誉,特别是昆剧《红楼梦》摘得了第十届“文华大奖”,这是北京市相隔十余年后再度荣获该奖。同时,剧院在人才建设和培养上也成效显著。魏春荣、刘巍先后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邵天帅、朱冰贞、翁佳慧、周好璐等很多极具发展前途的年轻演员也日渐在舞台上展露头角,收获荣誉。

  今天的北方昆曲剧院,已有一批在观众中获得广泛赞誉的相对经典的剧目;已形成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人才梯队队伍,特别是有着一支相对成熟、各行当比较整齐的青年演员队伍;已成为昆曲这只永远清香芬芳的兰花在当代重要的艺术承载者和传播者。

  憧憬未来,北方昆曲剧院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两年后的北昆老院址将发生巨大变化,新北昆大楼将有剧场、排练场、博物馆,到时候我们将会在那里为昆曲做更多的事情。除了舞台剧的演出,还会进行艺术培训、国际文化交流,同时我们也会成立工作室做更多的项目,利用各种手段推广宣传昆曲。同时,也会努力的与国际舞台接轨,更好的把昆曲艺术推向世界,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昆曲艺术。新北昆大楼建起的那一天,北方昆曲剧院将是北京的一个新地标。”我们北昆人有理由相信,北昆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六十年弹指一挥间,北方昆曲剧院虽饱受挫折而坚韧不拔,全院几代艺术家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历经坎坷而不悔,薪火相传,克绍箕裘;为着以中国昆剧艺术形式,演绎中国故事,表现中国形象,唱响中国旋律,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辛苦。今日中国昆剧艺术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的文化符号,在国际间赢得尊重与广泛称誉,国运兴而昆剧重兴,北方昆曲剧院也历经一个甲子而再次开始了新的征程。

  北方昆曲剧院的六十年,一言以蔽之,就是习近平主席《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所深刻指出的,“因时代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这又不仅是北昆的历史,毫无疑问地更是北昆未来的发展方向。北方昆曲剧院有着足够的信心,在前辈们留存的丰富的艺术财富基础上,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引下,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的依托中,创造出无愧于历史的新的辉煌。

  最后,向60年来在北昆发展史上给予各种帮助的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帮助北方昆曲剧院。向60年来北昆的观众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北昆因为有你们而倍感温暖!向给予今天研讨会很大帮助的北京戏曲评论学会和靳飞会长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携起手来,共同为昆剧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努力!

  谢谢大家!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