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晚7点,江苏省文联剧场,昆曲名家石小梅传承专场演出在此举行。这是江苏省文联和省戏剧家协会“一脉相承”戏曲传承工程的第十场。
此次系列演出的一大共同点是师徒同台,凸显“传承”要义。而石小梅的传承专场和其他名家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师徒同台演一个全本大戏《白罗衫》。
石小梅打头炮,担纲第一场《井遇》。随着内幕嘹亮的一声“走啊”,身穿鹅黄色褶子的石小梅手执马鞭上场,甫一亮相,全场掌声四起:这哪里是69岁的奶奶级人物,无一丝老态颓样,分明就是十八岁的阳光少年。
之后,三代弟子,60后钱振荣,80后施夏明、周鑫,90后唐晓成次第出场,在不同折中扮演同一个人物徐继祖。女弟子李晓旭此次担任主持人。
古老精湛的艺术为年轻人的“爱豆(偶像)文化”提供丰实的崇拜对象。石小梅师徒一水儿的高艺术水准、高颜值,台上偶像集结,台下粉丝成群。演出的宣传海报上,五个身穿白色官蟒的“徐继祖”气宇轩昂,气场非凡,那颜值、那阵势让粉丝直接醉倒,山呼为“石门天团打call”。
从残本到经典,
古本当代化的典范
《白罗衫》的编剧、石小梅的先生张弘说,30年前写《白罗衫》时,完全没料到这个戏能演30年,舞台上四代同堂的传承局面,让他感到“太欣慰了”。
1987年,石小梅向病中的周传瑛先生学了《白罗衫看状》一折,还没彩排亮相,周先生不幸去世。“看状”成了石小梅的心结,她与张弘商量:能否以此为中心,向两端延伸,编一部大戏?
从老本子改出一部新戏,《白罗衫》堪称古本当代化的典范。
《白罗衫》是明代无名氏著,流传至今的是一部有头无尾的传奇残本,现存最后一折,就是第二十八折《看状》。张弘对原传奇进行梳理,剔除各种枝蔓,依据元杂剧体例,突出生行,围绕白罗衫这一主要道具,聚焦徐继祖内心世界,为石小梅量身定做《白罗衫》,含四折:《井遇》《庵会》《看状》《诘父》。《井遇》从原著改写而来,场景从家中移到井边;《庵会》从《游园》改写而来,除保留两个基本人物,其他几乎推翻重写;《看状》为老师传承,仅结构微调;《诘父》完全为张弘新写,使剧情结构更具合理性。
当时一个月内创作出的剧本,30年间没改动过。
张弘说,《白罗衫》是他昆曲意识的第一次“抬头”,“当古老的传奇变成当代故事,我们常常捡回故事,却丢掉文学、音乐、表演等昆曲本质的东西”。折子戏结构,决定一部剧可适应不同舞台,并聚焦昆曲最擅长的内心与情感。每一折安排一个人物去搅动徐继祖的命运,生旦净末丑俱全,每个行当与小生都是对子戏,为表演艺术留下巨大空间。
从60后到90后,
一部经典传承四代
从传字辈周传瑛(1912 -1988)到生于1994年的唐晓成,《白罗衫》已历经五代传承。张弘发展后的全本《白罗衫》,以石小梅为起点,则历经四代。
“这是和剧目本身的品质有关,时间证明《白罗衫》经久不衰的魅力。”石门大弟子钱振荣已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昆曲名家,他从2007年开始,演《白罗衫》不下几十次。《白罗衫》是新编剧,但既有传统精髓,又有现代意识,已经演了30年,他认为,“继续打磨、提升,演50年、70年没问题”。
石门二弟子施夏明,是国内新生代昆曲演员的领军人物。2011年至今,他保持每年两到三场全本《白罗衫》的演出量,今年还将在北大和苏州巡演。4日晚他演的《诘父》,和同班同学赵于涛娴熟配合,成功压台。作家鲁敏夸这对年轻人演得太好,戏太好,“人味儿大于戏味儿”。
三弟子周鑫,将于6月17日上演全本《白罗衫》,这是传承代际推进的又一大步。石小梅评价周鑫“特别规矩”,“是从规矩中立起来的人物”。《白罗衫》贯穿着一条破案的主线,案情由配角说出来,主角一直是“听配角说戏”,要是稳不住,主角就塌了。周鑫说,“省昆的表演特色是注重唱念表演,向内走,石老师是代表。石老师的戏‘钻心’,内劲特别大,空间特别大”。
从“有人”到“有戏”,
难找这么整齐的一台人
《白罗衫》传承到现在这个样子,石小梅说:满意!
“我看了这几天的排练,很欣慰,觉得这样排戏,一个剧院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台上排戏,其他人都在下面看,在下面学,在较劲,这样的排练有气场,有凝聚力。我很自豪,我把老师的戏传下去了,他们接手了。这是我梦寐以求的!”
放眼全国,不少老艺术家的接班人梯队,参差不齐,青黄不接,令人忧虑。为什么省昆石门可以?
石小梅回答说:这是因为江苏省昆剧院小生多,小生好,这是“有人”。而石小梅自身有戏,有代表剧目。传承的要义,“有人”,还得“有戏”。
“我的学生,特别知道传承是要命的东西。师徒都得把传承当命。榫卯合上,不容易。师和徒不是那么容易结对子的,很多时候,需要领导去润滑,去解决问题,需要好的环境。”
石小梅自认是好老师。“教学有方法,自己能示范,上台带着演,传帮带,我一样都不少。”她夸自己的学生都是好学生。人品上都是好孩子,然后是形象好,接下来唱念做表肯学习。
“我要求我的学生,要互相帮助。一个人在台上演,四个人在台下托,大家都能上,而不是一个人在台上演,四个人在台下拖,全体歇菜。”她说。
石小梅之所以成为石小梅,还因为有张弘。“我的剧目,都是编剧以演员为中心写戏,为我度身定做。以角儿为中心写戏,戏才会得以流传。”“这是我独特的‘人和’,但我还有一个‘人和’,那就是这么多年来,省昆为我配的班底好,从个头到演技,难找这么整齐的一台人!”石小梅说。(晓映名人坊)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下一篇:陇原戏曲的守望者——张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