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著名古迹沧浪亭,近期和《浮生六记》连成了一个固定词组。经过十个月的运作,“周末打卡沧浪亭的沉浸式昆曲《浮生六记》,享受最美苏州一夜”,成功地成为了苏州旅游的网红项目。
《浮生六记》张争耀饰沈复,国芳饰芸娘。 (孙健 摄)
清代文人沈复名作《浮生六记》,从纸上到实景,从一个点子到旅游目的地,从园林版到舞台版,当然还需要不断打磨雕琢,但是其IP开发思路和经验,已然呈现出颇多值得借鉴之处。
一个合适的经典IP
6月15日晚7点,苏州城内三元坊沧浪亭毗邻之可园。三十名来自各路彼此陌生的游人汇聚在此,两位古装的帅哥美女自称是沈家小厮丫鬟,代表主人沈复夫妇欢迎大家的到来,并招呼大家出发游园。起步那一刻,大家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剧中人——沈复家的客人,这感觉是新奇的。
一路迤逦来到世界文化遗产沧浪亭门外,小厮丫鬟停步敲门,酒醉的看门人倒颇有名士风范,任性不肯开门。游人们站在跨河的小桥上,十分好奇地看着这几个演员到底在作什么戏?演员喧闹间、观众狐疑间,忽听河上自远而近飘来清亮歌声,划破了古城的夜空。循声望去,一条木船自河中央来,船头一位一身月白袍的书生玉树临风,美啊!这不期然而至的画面让桥上的现代人瞬间穿越了。
船靠岸,书生拾阶而上,走上桥来,用地道昆白与游人观众招呼,引领大家正式进入沧浪亭。
著名昆曲小生张争耀扮演的沈复,如此飘逸出场了。
观众们就此正式“浸入”园林版《浮生六记》,“浸入”沈复和芸娘的一生。
一切都是合适的。
《浮生六记》原是沈复的自传体散文,被学者们誉为“晚清小红楼”。与《红楼梦》的贵族生活不同之处在于,《浮生六记》记叙的不过是苏州一对普通夫妻充满烟火气的日常生活。他们情投意合,期望过布衣蔬食的诗意生活,却因封建礼教压迫和贫困生活煎熬,终至理想破灭。
《浮生六记》所记叙的生活艺术,对今人有极大的影响。而沧浪亭是沈复和芸娘生活的重要场景,两人成婚后,夏天为避暑搬去小住,往后每逢中秋,也喜欢去此间赏月。
在最经典的苏州园林里,用出自苏州的艺术形式昆剧,请出最著名的苏州夫妇,演绎苏式生活,传递苏州文化——跟随“沈复和芸娘”在沧浪亭内移步换景,让人深感经典IP在此得到合适而恰当的使用。
一场专业的精品执行
纵观各地名胜景区的旅游表演项目,不乏本地经典IP的呈现,但往往失之粗陋。细品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专业化执行确保了从细节到整体的品质。
专业编剧赋予了整个项目富有文学底蕴的文本,这与太多的景区表演秀高下立现。编剧周眠撷取原书几处片段加以改编,增添了神仙下凡度人的情节,写成昆曲版《浮生六记》。剧目开始,王二和俞六两位仙人自假山出来,准备度化凡人:“明日蟠桃宴开,要给王母娘娘,带上六卷闲书看看。为此下得凡来,寻找写书人。”他们相中的便是苏州的布衣文人沈三白。痛失爱妻芸娘的沈三白对人间已无留恋,主动央求仙人将他带走。仙人说,他把自己的人生故事写出来,就带他去蟠桃宴成仙。于是,沈三白开始书写他与芸娘的回忆。由此贯穿全剧,带出夫妇二人的美好生活,也带出了观众在沧浪亭内的观赏线路。
制作人萧雁说,从一开始的策划就是有整体考虑的,既要做园林版来适应游客观众,又要做舞台版面向专业观众,因此在专业性上就没有偷懒过。没有专业团队打底,对文学经典《浮生六记》、园林经典沧浪亭的理解和开掘必然不能到位。
观众们在仙人引领下,前往沧浪亭不同角落,面水轩、闻妙香室、明道堂、沧浪亭、“流玉”石刻旁,沈三白与芸娘演绎着他们的人生,整部昆曲分为“春盏”“夏灯”“秋兴”“冬雪”和“春再”五折。
台湾资深戏剧导演、金钟奖最佳编剧刘亮佐擅长制作沉浸式戏剧。在刘亮佐看来,沉浸式演出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在于保证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有移动却不被打断,不出戏”。所以,他在氛围的营造上花了很多功夫,设计了六个站点,这些点是他和团队经过几十遍踩点,考虑了观众安全、演员表演空间,以及整体观赏画面之后确定的。
令观众听赏不打折的是演员的全程无麦清唱。在嶙峋山石、林木水塘间露天演唱,萧雁说,不试不知道,并不是所有专业演员都能胜任的,没有足够的底气、功力,一开嗓,声音就被环境“吞”掉了,观众听不清。“流玉”石刻一场,观众们散布在长廊里,隔着一方水面看演员在对面表演。素有金嗓子之称的江苏省昆剧院青年艺术家张争耀的每一句唱、每一个吐字都清晰送到了对岸。两位明显是戏迷的年轻姑娘悄声议论:这达到了小剧场专业演出的水准。
一趟可持续的创意之旅
《浮生六记》之旅,观众起步于可园的一间茶室,结束后也回到这里,可饮茶,可演后谈,可购买文创。各式文创品继续对主IP、苏式生活作衍生,主要视觉形象由著名平面设计师赵清设计。文艺范儿的帆布包、剧本手折、专制茶叶、点心……品质都不错。
事实上,整个沉浸式观剧过程中,观众还品尝到了苏式点心,看到了由演员和民间艺术家复刻的古代市集——均巧妙地成为情节的一部分,《姑苏繁华图》的热闹依稀可感。
《浮生六记》的项目参与者之一,从省级机关到姑苏区挂职副区长的顾燕嫣说,我们从一开始就不满足于仅仅做一场演出。沧浪亭、《浮生六记》、园林加昆曲等元素本身都有很深的内涵,只有沉下心来,深度集合式开发,才有未来。因此项目积极融合苏州乃至全国丰富的非遗文化,从戏剧+、文旅结合、文创开发、文化创新等多个维度整合优秀人才,把一部戏变成一个非遗创新的孵化、呈现、产业平台。
专业开发需要市场化运作,姑苏区联手南京雩剧坊创始人萧雁为项目专门成立了运营公司。“以沈复与芸娘的爱情和精致飘逸的苏式生活为蓝本,以戏剧促进文旅融合,全景式地展现苏式生活。”南京人萧雁已经将工作重心完全转移至苏州。
《浮生六记》自2018年8月17日,即七夕在沧浪亭首演,迄今演出了80多场。2018年曾试水了1580元、480元两个价位版本,在不断地打磨、市场试探中,他们发现,1580元的名家版竟然更受欢迎。分析观众构成,群体面貌逐渐清晰:来自北上广深和南京、武汉的35岁以下观众为多,女性、高学历、中产以上人士居多。尤其是今年以来的观众,不少是因《浮生六记》而顺便安排苏州旅游。也就是说,《浮生六记》本身正在成为旅游目的地。来自江西的蒋姓夫妇告诉记者,朋友推荐他们到苏州来看看这个项目,看完之后,纯正的苏州味道令他们感到“值”。
园林里实景演出的《浮生六记》定位于文旅融合,而由此衍生出的剧场版《浮生六记》则清晰地走专业戏剧路线。“太好的IP,开发不完的宝藏”,6月底,萧雁带着全新升级的舞台版《浮生六记》即将踏上法国巡演之路,在巴黎和阿维尼翁戏剧节连演八场。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