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剧,合肥人再熟悉不过了,更多的老合肥称它为“倒七戏”“小倒戏”。庐剧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安徽主要戏曲剧种之一,2006年5月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沉寂中涅槃
庐剧走出安徽,还是在1957年。丁玉兰带着传统剧目《借罗衣》,走进中南海怀仁堂。
庐剧再一次引起人们的注目,那是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庐剧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指出,“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保护、传承与发展并重,更好地发挥戏曲艺术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这一利好消息很快在合肥有了明确的回应:加大庐剧人才的培养,每年创作和编排两到三部精品节目。2015年12月30日,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的2016年新年戏曲晚会上,经典庐剧曲目《秦雪梅》选段《观画》,与婺剧、龙江剧、莆仙戏等剧种一起,第一次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
庐剧《秦雪梅》还原观众记忆中原汁原味的庐剧腔调。张大岗 张正朋 陶涛 摄
随着文化多元化发展,人们走进剧场的概率越来越少,戏曲发展环境受到挑战。庐剧要有更大作为,才能留住观众,将庐剧与交响乐融合就是一次大胆的尝试。2021年6月27日,在合肥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文艺晚会上,庐剧《江姐》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就是在保留庐剧原本的唱腔上,“混搭”了西洋乐旋律,让庐剧多了一份大气磅礴的韵味儿和生机勃勃的精气神。
除了节目形式的创新,在剧目上,近年来庐剧也是在不断地突破,先后推出了大型庐剧现代戏《村长娘子》《马郢计划》《农运特派员》《等不到今生等来世》等一批民众喜闻乐见的剧目,让庐剧走得更远。
庐剧《村长娘子》剧照
庐剧《马郢计划》剧照
庐剧《等不到今生等来世》剧照
当然,庐剧能够重焕生机,离不开老中青四代“庐剧人”默默坚守和“接棒”传承。收徒传艺、在4所老年大学任教、带领演出团队走街串巷……耄耋之年的“庐剧皇后”、非遗传承人丁玉兰,依然活跃在庐剧传承一线。为了更好地传播庐剧、走近年轻人,丁玉兰还开通了微信和直播账号。对此,丁玉兰说:“我要把庐剧送到更多的人面前,一方面传承,一方面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这样我就心满意足了。”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和3D、光影特效等新科技;加大自媒体传播力度,为年轻演员提供更多展示平台,拉近古老戏曲和年轻人的距离……让老滋味不再“土得掉渣”,对于庐剧的挖掘、保护,合肥“庐剧人”一直在不断探索着。
在融合中发展
很多人对庐剧的喜爱,是从《秦雪梅·观画》开始的,清新的曲调,优美的唱腔,令观众如痴如醉。2月8日晚,由合肥市庐剧院复排的传统经典剧目《秦雪梅》在合肥大剧院正式亮相。
作为代表庐剧的经典剧目,《秦雪梅》的故事深入人心,曾在全国不少舞台亮相,影响了几代人。据著名庐剧表演艺术家丁玉兰回忆,“《秦雪梅》曾在合肥市江淮大戏院连续上演三个月,场场爆满。”其中《观画》一段更是家喻户晓。庐剧《秦雪梅》改编自《商辂三元记》,明传奇《商辂三元记》又名《三元记》或《断机记》,讲述了秦雪梅效仿孟母三迁,断机教子,最终商辂学业有成、连中三元,从而荣耀门楣的故事,彰显了秦雪梅的品德魅力。
复排后的《秦雪梅》令观众耳目一新。张大岗 张正朋 陶涛 摄
去年,在省文旅厅和省“非遗办”、市文旅局、市“非遗办”的大力支持下,合肥演艺集团、合肥市庐剧院启动复排该剧。向经典致敬,在保护中传承,在融合中发展。复排庐剧传统大戏,对保护非遗戏曲文化、锻炼演员梯队队伍、提升在观众中庐剧演出的知名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复排传统经典剧目《秦雪梅》,旨在还原观众记忆中原汁原味的庐剧腔调,让庐剧回归地方戏曲舞台艺术原本。古装戏韵味浓郁,剧本经过修改打磨,剧情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在音乐、配器、舞美、服装、道具方面也进行了全方位提升,该剧目具有传统戏曲特性,也有创新和突破,观众们看着热闹、听得过瘾。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多年学习与舞台实践锤炼,众多庐剧新生代也在本次大戏中崭露头角,可谓呈现出了一部青春版庐剧《秦雪梅》。
第四代“秦雪梅”扮演者牛静。张大岗 张正朋 陶涛 摄
“《秦雪梅》已经演了四代人,这次青春版‘秦雪梅’的扮演者牛静,是第四代庐剧优秀青年演员、国家二级演员,剧中其他演员也多由‘90’后、‘00’后担纲表演,他们的表现让人感到非常欣喜。”合肥演艺股份有限公司运营中心副总监戴璐介绍,“从第一代扮演者丁玉兰,第二代扮演者凌艳慧,第三代扮演者段婷婷、郁柳、谢杨玲,到第四代扮演者牛静,不仅把这部庐剧经典大戏代代传唱,而且每一位在舞台上都能呈现出不同的魅力和风采,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年轻的演员同样能吸引年轻的观众,而且他们早已学会用新媒体的方式向年轻观众展示庐剧的魅力。比如牛静,她注册了“庐剧 牛静”抖音号,打开抖音号,一个个制作精美、声情并茂的庐剧作品便映入眼帘。而牛静尝试拍摄以庐剧《秦雪梅》为主题的实景视频,目前已有82.6万的浏览量。近年来,她以直播方式在网络平台表演庐剧唱段,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对庐剧的兴趣。
在本土中挖掘
除了合肥市庐剧院,长丰县庐剧团近年来也一直活跃在舞台上,先后创排了《马郢计划》《农运特派员》《吴王杨行密》等剧目。很多展演还通过线上方式展示,每场观众人次均达数十万。
庐剧《吴王杨行密》剧照。李磊 摄
庐剧《农运特派员》剧照
1月16日晚,新编大型庐剧传统戏《吴王杨行密》在“有戏安徽”直播平台线上首演,两个小时的直播各平台累计观看人次超十万。该剧在展示庐剧独特魅力和风采的同时,也为观众送上了浓浓的新年祝福。
该剧以真实事件为原型,通过国家级非遗庐剧艺术的再创作,讲述了合肥历史名人杨行密(852-905年,今合肥市长丰县吴山镇人),从寒门弟子到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崛起的故事。它起于唐末农民起义,通过历经磨难、英勇杀敌、巧用机遇、忠君怜民、纵横江淮等光辉事迹,塑造“吴王杨行密”文治武功的经典舞台形象,是一部寓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舞台艺术作品。
“庐剧是本土的艺术,所以创作也应该回归本土,挖掘本土的文化,从本土的题材入手。崔筱斋、杨行密都是长丰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们不仅是长丰的骄傲,也是合肥的骄傲、安徽的骄傲。”长丰县庐剧团党支部书记、团长汪凌说,从本土文化资源走向舞台艺术精品这个过程,不仅能让庐剧爱好者更深入地感悟家乡历史文化,也能带动观众共同感受戏剧魅力,由此激发市民对庐剧持久的兴趣与关注,既推动庐剧事业发展,更增强广大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以及共同致力于乡村振兴建设的热情。
对于线上直播的效果,汪凌也非常满意,他说,“我觉得我们不仅要做好线下,观众也可以通过线上演出更方便地对传统文化产生一种认识和认可,这对戏曲的传承与传播都是非常有好处的。云直播的效果特别好,老百姓在线观看、点赞,这说明大家都还是很认可庐剧的,进一步表现出我们传统文化的表达,可以通过现代化手段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汪凌希望通过借助互联网平台、云端直播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继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引导更多年轻人关注庐剧、了解庐剧。
在百姓中传扬
1月以来,合肥各县市区还举行了文化惠民活动“送戏进万村”及新春文艺汇演,处处都有经典的庐剧节目,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过足“戏瘾”。
包河区贡街元宵主题灯会上的庐剧表演
肥东县长临河镇庐剧演出《春三月》
1月初,首届“筑梦·长临河”新春文艺展演在肥东县长临河镇幸福家园文化广场举行,庐剧《春三月》引来观众阵阵掌声。
1月26日至1月30日,“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唱响新时代·共享欢乐年’”——长丰县2023年优秀院团新春戏曲展演活动持续进行,为广大群众送去了一场场庐剧“文化大餐”,受到群众的拍手欢迎。
“国乐印象”2023合肥市民族管弦乐新春音乐会中的庐剧演唱。杨治国 摄
2月4日晚,由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合肥市文化馆、包河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包河区文化馆、包河区音乐家协会协办,合肥民族乐团演出的“国乐印象”2023合肥市民族管弦乐新春音乐会在合肥大剧院音乐厅奏响。音乐会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主题,汇集了中国经典民族音乐作品,凸显节日的喜庆气氛和传统民族音乐元素,以音乐会的形式打造一台具有中华传统文化之美的音乐盛宴。其中,就有庐剧演唱《瞧相》 《点大麦》的精彩演绎。
2月4日晚,合肥雨中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包河区贡街元宵主题灯会上,深情演绎了庐剧《杜鹃山》和《观画》,受到广大观众的高度好评。
正月十五,肥西县三河古镇、紫蓬山凤凰村举行的元宵节演绎活动中,庐剧表演深受人们喜爱。点击阅读原文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