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海声:琼剧的乡村力量

230913091938

前些年,笔者在写作《琼剧的前世今生》时的视野是海南全省,着眼于市县以上的琼剧现象,未顾及乡镇的情况。该书即将出版时,笔者偶然通过新闻得知,琼海的塔洋镇有颇多琼剧故事,近日便特意前往探访。

海南县城以下的镇通常是一条直通的马路再搭配零散的房子,塔洋镇上的“回字”形和“井字”形的街道比比皆是,有的超市规模和装饰不输于县城。塔洋可以是三家茶店几乎挨在一起经营,人气还旺,喝茶的人们看上去有点闲,有点钱。
塔洋古邑小镇是几代县府衙门所在地,曾经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年端山(今塔洋镇)城内,一直设有琼剧教馆。外地官员、文人、商贾的涌入,推动地方戏剧发展。
古塔文化和寺庙文化的加持,让笔者感受到塔洋镇曾经是老县城丰厚的人文底蕴。
琼剧最初兴起于滨海城市海口,却在农耕文化色彩浓郁的定安和琼海塔洋这样地方安魂。
笔者在《琼剧的前世今生》一书中言及琼剧戏台的嬗变,没想到在琼海塔洋镇竟看到声光电可用的大戏台“珍寨剧场”。大戏台附近有树,让笔者联想起端山(原琼东县县城,塔洋镇前身)有关超级戏迷的往事:老革命肖焕辉像诸多端山人一样,也是“琼剧迷”,对出自故乡的琼剧泰斗郑长和更是迷得不行,是典型的“长和迷”。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琼崖国民党党部要逮捕中共骨干肖焕辉,出了一万大洋重赏要他的脑袋。有一天,“长和班”戏班到肖焕辉的家乡端山演出,驻地国民党地方头目对肖焕辉的嗜好甚为了解,认定他宁死都会来看偶像郑长和的演出,便在戏场四周每隔五米布置一个便衣,退后十米还加了一层包围圈,要让肖焕辉插翅难逃。可一直到散场,未见肖焕辉影子,官对兵一顿臭骂:“饭桶,就知道吃饭。”
这是咋回事呢?原来,肖焕辉腰揣双枪,优哉游哉地坐在戏场外的一棵大树上,浓密的树叶让他看不全郑长和的风采,也恰好让便衣们看不见自己,但欣赏郑长和演唱全无问题,可以听得如痴如醉。事后,肖焕辉津津乐道:“看不见长和做戏,光听长和唱戏,就很过瘾!”
郑长和的演唱为何如此神奇?
笔者细听过郑长和的唱段:其演唱雄浑中偶有沧桑的沙哑,这种沙哑终究被宏阔雄壮而结实的音域兜住,能“高若巨钟,低若微波”,这就很容易让听众和观众共情,感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甜酸苦辣全在这富有魔性的唱腔里,在艰难困苦中也感受到人生的鼓舞与宽慰。
郑长和是塔洋籍作家李高兰的舅公,采访时她说:郑长和的音质之好,音域之广,吐字之清,并非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具有先天条件,据其祖父和塔洋高朗村的长辈所言,郑长和家世代为农,无一人从艺。郑长和的声气(嗓音)全靠勤学苦练。从十三岁开始,他每天早上四五点起床,在晨风中连嗓,用一根粗棍子,一端顶着树干,一端顶着肚皮,苦练丹田发声的效果。
郑长和运用头腔、口腔、喉腔、胸腔、腹腔,练成洪亮的混声和立体声,在没有扩音器的当年,郑长和因其声音结实,其演唱声照样可传出戏场好远好远。
在琼海塔洋,乃至在海南岛和东南亚,郑长和在琼剧界是公认的“一代宗师”,是入选《中国百科全书•戏曲曲艺》第一位琼戏艺术家。
为什么塔洋镇人偏爱琼剧?郑长和影响了塔洋镇的好几代人。
恰巧,海南的琼剧院前后三任业务副院长郑长和、陈华和符传杰都是塔洋人。

2

足球很轻,也很重,需要大笔资金的杠杆来撬动,并不富裕的琼中县鼓足勇气干起了足球,从琼中女足的培训抓起。琼剧的延绵最需要积淀和养育,塔洋镇的乡村力量曾尝试如何培育琼剧苗子。
说说有关塔洋镇如何培养琼剧新秀的故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文昌人林日健在文昌市文城开了一家音像商店谋生,经营内容以琼剧磁带、录像带为主,货源来自海南省琼剧院“琼花音像出版公司”,期间有幸拜见陈华、红梅、王英蓉几位琼剧大师,由衷地敬重,也对琼剧有了深入骨髓的痴迷。
2014年下半年,琼海市琼剧研究会属下的“泰和琼剧少儿培训班”因主教老师陈天民年事已高,该培训班停办。已在琼海嘉积谋业的林日健将此事告知“老市茶店”的老板李秀春,建议在塔洋镇办少儿琼剧班,他可提供帮助。
李秀春是“第四代琼剧传人”。琼剧后续乏人,令李秀春食寝难安。林日健的提议让他兴奋,但他知道成事不易,就对林日健说:给我考虑的时间。
半个月后,李秀春回音,说在塔洋找到一位琼剧热心人,一所幼儿园老板胡珏南女士。胡钰南对琼剧早有挚爱。少年时,就爱听琼戏,爱看琼戏,也爱唱琼戏。成为塔洋媳妇后,塔洋琼剧文化的深厚底蕴,令她着迷。出自塔洋的琼剧泰斗郑长和、琼剧著名表演艺术家陈华、以及李桂琴、符传杰等琼剧名伶26人的事迹,她耳熟能详。创办“陈华琼剧学园”的提议,她欣然答应。
起名“塔洋镇陈华琼剧学园”,是因陈华声名显赫,有沿着名家足迹走下去的意思。
办学之初,事情可谓千头万绪。筹措经费、租场地、请老师、寻生源、制定办学大纲等等……诸多细节问题,得一一解决。
那段时间里,林日健大多是上午在嘉积编辑部打理一些事务,下午就往塔洋跑。
他们三人分工,林日健负责学园的策划和宣传,李秀春、胡珏南负责前期经费、生源的招生及场地的落实。
琼剧学园的创办得与地方镇政府沟通以取得支持。三人找塔洋镇文化站黄诚站长,将办学计划和发展目标以书面方式递交。没几天,镇长秦蕾约他们在镇政府办公室座谈。
秦镇长是内地人,刚到塔洋镇上任,对塔洋琼剧文化了解不多。他们将塔洋琼剧历史背景和塔洋籍琼剧名家做了介绍,谈及如何传承塔洋琼剧文化、对少儿琼剧启蒙教育的设想。
秦镇长赞赏有加,还就怎么“引流”出了好点子,说今后镇委、镇政府的文艺活动多让学员们参加,可以多露脸,锻炼登台的胆识,积累舞台经验,打出知名度。
为扩大学园的影响, 2014年末,林日健组稿并联系海南民生广播电台《琼苑大观》栏目。该电台向广大听众介绍“塔洋镇陈华琼剧学园”情况:凡入园学琼戏的少儿,免收学费。学园聘请原琼海剧团演员冯辉担任学园琼剧培训教师。参加学园学琼剧的少儿都是在校学生,只是每周的周六或周日进园学习。
2015年学园创办初期,李秀春装修出一间琼剧音乐演奏室,每有配合乐器演奏的演练,都到这个演奏室演练,他出资聘请琼海琼剧团退休的打击乐手王瑞等,每周六或周日到场,为少儿演练演奏。
入园学戏的少儿,不仅有塔洋本地的学生,还有博鳌、阳江等远地的学生。每逢周六、周日,那些远地的学生,家长都开车送来学园学戏。
慕名来学园报名学戏的学生有30多位。每到周末,围观孩子们学戏的群众,将学园门口围得密不透风,成为塔洋镇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塔洋镇莲塘街 “老市茶点”二楼戏台上,6岁至13岁年龄不一的小学员们或单独或一对一地轮流登台进行琼剧基本功训练。学员们一举手一投足,一个水袖,一个眼神,一句念白,一段唱腔,一笑一颦,一板一眼……显得稚嫩,却教的认真,学的虔诚。
办学做培训最关键的是资金支撑。胡钰南付费聘请琼剧演员冯辉、卢博然、陈瑜每周六或周日,定时给学戏小儿授课与辅导演技。楼房的二、三楼,则购置床具,作为参加学戏小儿及家长的临时歇息之所。租这栋楼房,每月5000元,一年6万元,从2015年至2019年就达30万元。购置的桌、椅、床、戏服、音响、灯光等设备,也是庞大开支。小演员到省、市各地乃至全国参加比赛与演出,其费用皆由胡钰南承担。
2016年,海南省举办“琼剧经典唱段少年组大赛”,胡钰南带20名学员,先在琼海参加初赛,选出12人,代表琼海赴海口参加省赛,最后,全省选出10名入围强手,其中陈华琼剧学园占6强,并囊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名奖。这次参赛的来回费用,包括服装购买,胡钰南就得花去2万多元。
陈天民转送学员进园受训,让塔洋陈华琼剧学园如虎添翼。
陈天民是琼剧“瘾君子”,看到琼剧后继无人,本世纪初,与从湖南大学退休的老师王昱(也是琼剧瘾君子)一起在自己的画室中创办“少儿琼剧培训班”,培训班免收学费。陈天民自费聘请琼海剧团退休演员当老师,在每周六或周日对少儿进行培训。此事惊动了对琼剧文化颇有研究的琼海市个体协会主席、泰和酒店老板郭远杰。
陈天民办班经济拮据时,郭远杰把学戏的少儿接到泰和酒店,接手培训琼剧幼苗,设“泰和琼剧少年培训中心”。郭远杰还吸收陈天民为泰和酒店员工,按月发工资,让他全力投入办班培训琼剧少儿事宜。由于泰和酒店的投入,这个少年琼剧培训中心风生水起。那年,陈天民带琼剧小演员林小圆、魏坤、吴轩颖,到南京参加“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赛”,竟捧回三个“小梅花金奖”。无奈,世事难料,陈天民患了重症糖尿病,难以继续办学,闻知胡钰南在塔洋创办“陈华琼剧学园”,他喜出望外,立即带12名少年学员到塔洋。陈天民转送的这批琼剧学员,已有琼剧唱演基础,进入这个学园便成为师兄、师姐,对刚入园的学员传帮带,学员们学戏的兴趣陡增。
多位名人名伶的支持帮助,也是琼剧学园获得成功的因素。
2016年1月9日,受塔洋陈华琼剧学园邀请,著名琼剧作曲大师张拔山老师莅临该学园辅导授课,学园学员和慕名前来的近二十多位学生聆听老师的面授。
课堂上,张老师从琼剧的起源、流派、唱腔、念白、发音、海南话绕口令等,用简单易懂且诙谐幽默的方式启发式辅导。
符传杰、李桂琴、黄庆萍、陈素珍这四位演员,是家喻户晓的琼剧名伶。这些在琼剧剧坛,已功成名就的琼剧名伶对琼剧后继乏人深感忧虑。得知有人创办陈华琼剧学园,甚喜。四位琼剧名家知晓学园推出琼剧小演员,参加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赛”时,都欣然到场,为即将出征的琼剧小演员手提面授,力求“一言一唱、一招一式”的最高境界。这些名伶的苦心付出,助力小演员捧回“小梅花奖”金奖和银奖。
演琼剧也能改变命运,像“琼中女足”改变了好些队员的命运一样,比如李清存。
塔洋籍学子李清存,从塔洋陈华琼剧学园起步。
塔洋学子对琼剧的兴趣爱好往往与其前辈相关。2018年出自塔洋的小梅花奖得主王茜,是琼戏迷奶奶激发其学琼剧的兴趣,李清存的爷爷奶奶也是琼戏迷,附近哪里有演琼剧,就带他去观赏。渐渐地,李清存对琼剧有了骨子里的喜爱。
2015年,欣闻只有一里路的塔洋城开办琼剧学园。李清存坚持周末来上课,一直坚持了四年。
塔洋学园首批学员中,有五位(四男一女)学员考上海南文化艺术学校,全部学的是琼剧表演,李清存选择的行当是文武生,得特别训练腰功、腿功,那种要形成肌肉记忆的训练之苦让李清存很难忍受,大热天穿戏装更是难耐。在自己家里从不做重活的李清存经过好长时间才挺了过来。
2019年,李清存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戏曲学院戏曲形体教育专业的学生(该专业2019年仅仅招8名学生,海南文化艺术学校仅他一人被录取)。
琼剧的表演能力也是天赋之才,同样有理由得到阳光雨露。
琼剧学园办学坚持下来,6年来,学园先后培训琼剧幼苗120多人,涌现出不少出类拔萃的琼剧新人。
(1)获国家奖。2018年、2019年、2021年,学园培训的陈春霞、王茜、王元诩、李萍萍、王师蕊等5位学员,通过层层选拔,代表海南省到浙江、上海等地参加“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连续斩获第二十二届、二十三届、二十四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四项“金花奖”、一项“银花奖”。一个小镇,涌现出五朵全国戏曲小梅花,格外难得。
(2)参加其他赛事及活动。2019年和2020年,参加大致坡琼剧文化节比赛,均获第一名。该园学员连续四年被邀请参加海南省春节晚会表演,还被邀请到博鳌亚洲论坛,为国际政要、外宾表演琼剧节目,获高度评价。
(3)八年一共输送23位学员到海南省艺术学校。这些学员成绩优异,毕业后,有的在省琼剧院工作,有的到省内民营剧团担任主角,有的再考进中国戏曲学院和海南师范学院深造。他们通过琼剧,同样改变了命运。
“塔洋陈华琼剧学园”声名大振。
乡村民间的力量,可野蛮生长,也可自生自灭。民间力量一旦有了当地党政部门的支持,如沐春风。
“塔洋陈华琼剧学园”的事迹和办园成果,引起广泛关注与重视。为了充分发掘琼剧文化资源,打造“塔洋琼剧之乡”,塔洋镇主持成立了“塔洋镇琼剧协会”(李秀春任会长),是琼海市第一个乡镇民间琼剧组织机构。
为长远计,2019年,塔洋镇政府还在塔洋墟的东北面珍寨村境,征地4亩,出资兴建了“塔洋琼剧文化展馆”,还在展馆前庭靠近展馆处构筑一个小舞台,供老师辅导小演员上台表演。
有了新平台,塔洋镇人热捧琼剧的氛围更浓了。

3

有了一种美好的存在,人们通常会追问:这种存在的可持续性如何?
有无出色的培训无疑是构成一个琼剧团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当时还是暂无内卷的竞争。塔洋镇最先重视琼剧新秀培训的情况下,琼剧汇演比赛塔洋琼剧团队对其他团队构成“降维打击”,比如,在2016年,陈华琼剧学园6位学员,代表琼海市参加“海南省琼剧经典唱段少年组大赛”,全省入围决赛的10位强选手,陈华琼剧学园占6强,而且囊括了一、二、三名奖。省委宣传部、省剧协给该园颁发了“组织奖”。
但后来海口、定安、屯昌等市县开始向琼海塔洋镇学习,相继开办了琼剧培训班,也开始重视琼剧新秀的培养。这种情况下,塔洋琼剧团队还能“一枝独秀”、继续获取梅花奖之类的奖项么?另据笔者了解,塔洋琼剧团队是否取得成绩,与当地政府部门有无后续支持密切相关。
或许,海南全省都推广“塔洋经验”之后,琼剧的“满园春色”便指日可待。从这个意义上讲,“塔洋经验”对全省的琼剧传承将做出另一种贡献。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