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县剧团1952年6月正式成立。属集体性质的事业单位,住北会馆,殷守忠任团长,邹汉平、姚守义任剧务股长,司鼓任世才,头把板胡葛万森。演出的剧目《放板》《打銮驾》《长坂坡》《拣柴》等剧,深受山区人民欢迎。同年,剧团招跟班生18人,后来成才者有苟仁发、吴小红、任升印、刘仲原、李树茂、张秀鸽、李春梅、师明金等人。
1955年派严丕瑞任团长。同年冬,重点排导《貂婵》一剧,参加了宝鸡地区文艺会演(当时永寿归宝鸡地区),李树茂获青年演员一等奖,师明金、吴小红获二等奖,苟仁发获三等奖,乐队刘芳获伴奏二等奖。当年,剧团又开办文训班,收学生50名。后来成才者有穆秀萍、陈秀兰、胡志忠、薛爱玲、苟富民等。陈秀兰主演的迷胡现代戏《梁秋燕》影响较大。 1957年张库贤任剧团团长,派邹汉平参加宝鸡老艺人挖掘整理遗产座谈会。同年,剧团招新生50多名,全团人数增至118名。 1958年,剧团抓现代戏排演,分别从省戏曲剧院、省歌舞剧院聘请导演、音乐人员,演出的《苦菜花》《赤卫军》。同年,樊永耀任团长,周为文任副团长。1961年,排出自己编导的现代戏《野火春风斗古城》(改编:王永林,导演:乔兴忠,作曲:王德生、王永林、苟继贤),演出后反响强烈。 1964年,剧团以迷胡现代戏《金花浪》(编剧:樊永耀、梁万庆、张永清,导演:乔兴忠,作曲:苟继贤、王德生)、《卖醪糟》(编剧:王永林,导演:乔兴忠,作曲:苟继贤)参加了咸阳地区会演。同年,古典戏停演。剧团改名“永寿县文工团”,人员精减,留团36名。请省歌舞剧院导演辅助排导上演了歌剧《江姐》、《向阳川》。1961-1965年的五年时间,是永寿剧团的黄金时代。领导有力,上下齐心,艰苦创业,一派兴旺景象。
1966年,“文革”开始。剧团分为三派,演员挨批斗,戏箱被查封,道具被砸毁,资料被焚烬,艺术事业窒息凋零。至1967年,剧团人员只留下18个,正常业务停止,陷于瘫痪状态。1969年,李生玉任剧团书记、周壁任团长、穆秀萍任副团长。1970年办“文训班”,收学生30多名,成才者有王峰、李克勤、周春莲、王雪娥、严曼曼。同年,剧团以迷胡现代戏《风展红旗》(编剧:宋兴华,导演:谭邦元-特邀,作曲:焦志信、苟继贤)参加了咸阳地区戏剧会演。1972年到1976年,剧团与文化馆联合排演了《油菜姑娘》(编剧:王永林、樊永耀、巨庭祥,导演:蔡宏动)、《食堂新风》(编剧:王永林)、《银灯红心》(编剧:王永林、导演:任升印,音乐:苟继贤)、《吹唢呐》(编剧:王永林,导演:胡志忠,作曲:苟继贤)先后参加了省、地卞、二、三届群众文艺会演。 1977年,剧团排演《逼上梁山》、《十五贯》,轰动乾、礼、永三县。1979年,又办“文训班”,收学生30多名,成才者有赵改琴、高清水、王惠莲、苟伯平、张密霞、张忍婷、强宁霞、冉飞、吴爱丽等,赵改琴、高清水、苟伯平等人后期连获省、市嘉奖,崭露头角。 1981年,“文训班”赴省汇报演出了《斩秦英》,被省电视台录像播放。
1982年,董义民任剧团副书记兼团长,董克俭任副团长。同年,以《藏舟》、《打渔杀家》折子戏参加了咸阳地区中青年演员调演。尚祥民获演员二等奖,陈秀兰获三等奖。 1984年,剧团实行团长负责制,苟仁发任团长,胡志中、尚祥民任副团长。同年参加省青年演员会演,赵改琴获一等奖。1985年排演《四贤册》,参加市上调演,高清水获一等奖,苟伯平获二等奖,接着参加省首届艺术节,高清水、苟伯平分获二、三等奖。1986年,排演《轵候剑》,参加市上新创作剧目展览演出,省电视台录像。同年获省先进集体奖。1987年7月,剧团调出27人后,以青年演员为主。任升印任团长,李生玉任书记。1989年初王遏民任副书记。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