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县阿宫腔皮影剧团

    富平县阿宫腔皮影剧团,其前身为“焕子娃皮影班”,该班系段天焕老艺人于1920年约富平的赵志奎、朱彦发,礼泉的安四、赵积福等人建立的。段为领班人,屡经坎坷,一直于渭北、关中东部各地乡村城镇坚持演出。1928年以后,饥谨、瘟疫相继而来,皮影戏班被迫解散。几年后,段天焕召集起旧班子在各地演出,勉强糊口。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由于拉夫派丁、苛捐杂税、敌机空袭,使广大农村一片慌乱萧条。西安及各县的大戏班纷纷四出,走乡串镇,对皮影、木偶小戏连压带挤,等于断绝了生路。

    解放后,阿宫腔被列为珍稀剧种,1952年,县政府批准了段的皮影社为职业性的重点班社,任命段天焕为社长,更名为“民乐皮影社”,演职员有程应文,支树魁、党兆信、赵志奎。1953年又改名为“富平县群乐皮影社”,1955年,招收段明侠为学徒,聘请任喜德帮挡,秋季又招收王开文为学徒。

    1956年参加陕西省第一届皮影、木偶观摩演出大会,演出《观表》《剪梅鹿》《三宵坐洞》获演出一等奖,段天焕、党兆信、支树魁分别获个人一、二、三等奖。汇演期间,同行们争相学习“群乐皮影社”演出的《拉马》中的烟火技巧,省广播电台也为该社演出的《寒宫认母》和《王由挂画》进行了录音。段天焕被选进了主席团,阿宫腔的艺术价值,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1957年,县政府批准皮影社为集体所有制专业皮影社,并改名为富平县皮影剧团,随后,又招收了学员王立胜、惠东新、徐东海、邢忠友。

    1959年初,富平县并入铜川市,该团又改名为“铜川市阿宫腔皮影剧团”。 1960年剧作家田汉来铜川,观看了该团演出的《观表》。

    1961年9月,恢复富平县制,剧团又改名为“富平县阿宫腔皮影剧团”。以后试排了现代剧《三世仇》,在1961年赴京演出时,该团段天焕在国务院小礼堂里,为中央领导人演出了阿宫腔皮影戏《穰侯搜车》和《淮河营》等剧目,得到了赞赏。1974年,参加地区皮影汇演,节目为《红灯记》中的“痛说家史”、“斗鸠山”与《龙江颂》中的“后山访旱”,省电台进行了录音并且播放。1975年,参加省皮影、木偶选拔演出,节目为《常青指路》《情深似海》《闸上风云》。后同华县、礼泉组成陕西省皮影、木偶演出团赴京参加全国皮影、木偶汇演,演出了《情深似海》,颇受好评。
 
    1976年,进行了皮影改革,聘请华县魏致全刻制了大影人,试用了消影灯光,试制了机关布景和道具,县文教局助其并购置了运输工具等。1980年,段天焕老艺人完成了37部阿宫腔传统剧的录音,1982年段天焕老艺人留下“祝阿宫腔永传”的遗言后不幸去世。
 
    目前,富平县阿宫腔皮影剧团阿宫腔和秦腔兼演,活跃在全县的村村镇镇,阿宫腔这一珍稀的艺术奇葩,正在不断地绽放出鲜艳的花朵!

(本站编辑 sunry)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