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昆班,约建于清道光前期(1821-1835),系苏州四大老昆班之一,属苏州吉祥会组织。进入上海时间略较大章班迟,但于咸丰、同治年间(1851- 1 874) ,已以上海为主要演出基地。同治三年 (1864),昆剧艺人陆吉祥在石路(今福建路)花墙头重开三雅园,招其与大章艺人常驻演出,后大章在沪渐趋衰落,由其独撑三雅园的公演。三雅数度闭息,重开之时均聘该班开演,如光绪十三年 (1887)正月初六至五月初二,『重开三雅,由苏州大雅班』献技。该班演员阵营较强,特别是光绪初叶,大章不少艺人转入,达八十余名。早期有老生张南、夏双寿、朱顺福;副末李瑞福、老外吴锦山、田成虎;官生陈兰坡、沈寿林、周庚金;巾生张荣春、吕双全、孙永昌;净张八骏、顾大奎;白面陆祥林、张茂松、朱招福;二面姜善珍、施茂;小面小王四、华小田;五旦李莲甫、倪锦仙、大锦松、袁小元;六旦吴松麟、葛芷香、邱阿增;作且小招弟;正旦吕金福;刺旦金福、夏巧福;老旦丁兰亭。后期有旦周凤林、葛筱香、小桂林、小长生、小金虎;生周钊泉、邱凤翔、小脚篮(邱炳泉) ;白面大脚篮、陆祥林;大面张八骏、副陆寿卿、姜善珍;丑陆老四、宜庆等。由于经常排演新戏,新人辈出,令其他昆班望脊。亦常与清客会串,如光绪五年(1879)十一月二十三日在三雅园,与特请客串合演,演出场所除三雅园外,尚有满庭芳,一桂轩、丹桂、大观、天福、天仙等茶园,后因京班在沪崛起,昆剧不敌,部分艺人『一 准回苏』。一些台柱名角却转入京班,如周凤林、 邱阿增、周钊泉、邱凤祥、姜善珍等。自此大雅一 蹶不振,虽后来部分艺人仍归班演唱,但大势已 去,无复昔日雄姿。光绪后期,全福班在沪实力增 强,不少艺人进入该班,大雅班已名存实亡。民国 九、十年间与大章、全福合班,先后在新舞台、天 蟾舞台、小世界、大世界演出,惜无昔日名伶。民 国二十一年春后,从沪上剧坛匿迹,亦曾在江浙沪 交界农村跑码头演出。
该班早期演出剧目也以传统折子戏为主,如《回 猎》、《游园》、《惊变》、《佳期》、《裁衣》、 《活捉》、《下山》、《借靴》、《刘唐》、《盗甲》、 《折柳阳关》、《杀皮》、《大小骗》、《探庄》等, 后期排演本戏与灯戏,有《武十回》、《蝴蝶梦》、 《洛阳桥》、《描金凤》、《笑笑笑》等。
(本站编辑 sunry)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