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文化馆“京剧名家票友俱乐部”和“传承京剧艺术研习社”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业余京剧组织,由文化馆直接领导,是它的一支团队。这个组织的特点是:专业与业余相结合(专业人员主要负责教学),演出与教学并举,以挖掘、继承传统为己任,以振兴京剧为目的。
在东城区文化馆的积极努力下,于1993年6月正式成立了“京剧名家票友俱乐部”,并颁布了章程。当时只有三十多人,能上演的剧目也只有二十几出常见的戏,每月彩唱一次,清唱三次,均属于自娱性的。成立九年来,特别是从1995年以后,在文化宫坚强有力的领导和社会有识之士的积极支持下,“俱乐部”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光人数比原来翻了一番,而且素质与业务水平均有明显提高。九年来共彩唱演出了近350场。特别是2000年元旦,为配合“第二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在北京举行,东城区文化馆受市文化局委托以京剧为主举办了将演出、展览、讲座、灯谜等项目融为一体的大型京剧业余文化活动--梨园迎春京剧游园会。从而荣获了由京剧节颁发的京剧“金菊奖”,这是对组织群众性京剧活动的最高奖赏。
为了进一步扩大群众性京剧活动的内容,1997年元旦起又成立了“传承京剧艺术研习社”。它主要有以下几项任务:
一、挖掘整理和演出多年不见舞台的,尤其是濒临失传的传统戏。聘请了著名演员、专家等亲自传授、排演。到目前为止已挖掘、演出的有十二折的《红鬃烈马》(俗称“薛[王]八出”,共7个半小时),《九更天》、《十老安刘》等30余出戏。目前此工作仍在积极进行中。
二、 组织教学活动。京剧要振兴,培养和提高观众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它起着肥沃京剧土壤的作用,许多京剧爱好者和票友也有提高自己水平的愿望。为此传承社开办了"教学班",聘请京剧艺术家担任教师,(在此之前,北京只有少年儿童京剧学习班,成年人便没有这样的机会)。1997年3月教学班举行了开学典礼,聘请李玉芙、李文敏、张学敏、白元鸣、孙振泉、张镜艾、燕守平等为老师。至今已开办了5年时间,共办了10期(半年为一期),每期平均有学员36人,共350余人参加了学习。教授剧目30余出。此外还培养了一部分胡琴演奏员。这些学员绝大部分采用化妆清唱、彩唱折子戏,为大戏配演等方式在舞台上进行了所学剧目的实习演出。群众反映学员“到底是经过名师传授,唱做规范,镟的比砍的圆”。另外,教学班尊师重教,师生关系融洽,老师没有因为教的是业余爱好者而不负责任。李玉芙老师说:“每逢周日,我能和学员们在一切渡过,感到十分愉快。”
三、 作些学术性研究工作。近年来“传承社”在文化馆展厅举办了两次珍贵的京剧资料展,包括珍贵的老剧照;刘曾复等先生的京剧脸谱展;百年老戏单藏品等。此外还请朱家溍、茹元俊、张德华等老先生作全部《连环套》和《拜山》的示范教学演出。刘曾复先生主持的京剧文化沙龙也让教室内座无虚席。在学术著作方面:“名家票友俱乐部”和“传承社”创始人和奠基者之一的范国智先生(已故)编写的《杨小楼的表演艺术》和范国智、孙盛云、于文奎合作编写的《京剧武把子》等书也已出版和即将出版发行。此外还有许多篇研讨京剧理论和剧评方面的文章在《中国京剧》、原《戏剧电影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获得社会好评。由于传承社为此作出的努力和成绩,中央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对他们做过多次采访报道。
综上所述,之所以取得以上的成绩,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 东城区文化馆的坚强领导与大力支持,并提供、创造有利的条件。
2、社会上的鼎立相助。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我听过的京戏和戏园子
下一篇:我和京剧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