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11月20日晚,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晚会上,当省梆子剧院院长李建锁接过文华剧目奖奖杯时,心里百感交集,热泪盈眶,这是他带领团队取得的又一次辉煌战绩,也是最后一次。因为在八艺节之后,他将到河北省职业艺术学院任职。 他把这次出征八艺节当成自己的绝唱。 手捧奖杯,他充满感情地对记者说:“这届艺术节是十七大之后国家举办的第一个文化盛会,规模之大,剧目之多,都创下了历史之最。
八艺节汇集了54台优秀剧目,涵盖九大艺术门类,每一台剧目都是层层选拔上来,获过大奖的,因此竞争非常激烈。《大都名伶》是八艺节上河北梆子剧种唯一一台大戏,能参加八艺节本身就是一个胜利。通过参加八艺节,使省河北梆子剧院第一次站到了国家艺术的舞台上,创造了历史,找回了自信,凝聚了队伍,鼓舞了士气,我感谢我的演职员们,他们用五年的卧薪尝胆,五年的锲而不舍,五年的甘于清贫,五年的同舟共济,换来了这次成就。” 看得出,最激动地莫过于李建锁自己。他1974年毕业于省艺校河北梆子专业,对河北梆子有着天然的热爱。2002年到省梆子剧院任职后,将全身心投入河北梆子事业中。他到省梆的五年,是省梆奋斗的五年,也是成绩斐然的五年。 五年间,他带领他的团队加工修改了《大都名伶》、《钟馗》两出大戏,新创排了《绝唱》、《杏妹》、《长剑歌》、《我想种太阳》等剧,复排了《宝莲灯》、《洪湖赤卫队》。其中,《钟馗》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提名奖,《大都名伶》获得全国地方戏展演一等奖,顺利入选文华奖角逐。五年间,河北梆子剧院连续四次到北京全国政协礼堂演出,首次到澳门演出,使全体演职员士气高涨,凝聚力不断增强。在全面压缩编制的情况下,大规模引进40名年轻演员,为以后剧院的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彻底扭转了河北梆子人才青黄不接的状态。 在戏曲市场不景气的今天,经营一个剧团非常困难,要想搞得有生气,更是难上加难。
回想这五年历程,李建锁笑称“自己就是《大都名伶》中的侯耍俏”,当“班主”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剧院是差额拨款单位,要想出人出戏,必须有资金,然而剧院缺的就是钱。2003年加工修改《钟馗》时,正值非典时期,全院连每个月700元钱的消毒水都买不起。排第三版《大都名伶》,他认为这部戏有成为精品的基础,而剧院需要精品,时代也需要精品。为了争取资金,他立下了“砸锅卖铁也要上,拿不到奖就下台”的军令状,他说,每次排大戏他都有一种“成也悲壮,败也悲壮”的感触。值得欣慰的是,这次他又在悲壮中欣赏到了自己的杰作。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河北梆子 国粹下乡
下一篇:河北梆子名角京城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