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的黄梅戏班社,大约可分个人演唱、业余性班社、季节性班社、半职业班社、职业性
建国前的黄梅戏班社,大约可分个人演唱、业余性班社、季节性班社、半职业班社、职业性班社。  一、个人演唱,是指个人或几个人零星演唱。当黄梅戏还在“原始状态”的时候,演唱黄梅调是藉以自娱,或与人同乐。有的为了生计,为了乞饭食和谷米,或沿门,或地摊演唱,即使后来黄梅戏形成戏剧形式,这种个人演唱仍然存在,这是因为有一些艺人,由于某种原因,搭不上班子,不得不采取的办法。在黄梅戏流行地区,数十年来,一直都有零星艺人的演唱,直到现在的安庆街头,这种形式仍经常出现。  二、季节性班社,是指业余性班社和半职业性班社两种。前者的成员,基本上是农民,或是农村里的手工业艺人,这些“玩友”爱好黄梅戏,农闲时组班,农忙时散班。或是冬末春初、或是旧历年关前后组班,春耕开始便散班回家种田。下次重新组班,不一定是原班人马。演出的流动性不大,一般在家的周围,是为喜庆、庙会、玩灯、过年等业余性演出,自娱自乐,基本上不取报酬。半职业性班社则不同,他们的成员多是职业或半职业艺人,也是农闲时组班,农忙时散班,大约在秋收之后组班,第二年春耕开始前散班回家劳动。他们的演出,是要向观众收取一定报酬的。他们是亦农亦艺,生活靠这两方面的收入。还有一种季节性班社,每到春天,江北皖西一带的农民,要到江南山区的祁门、休宁、至德等县打工采茶,半职业艺人便组织班子,带着租来的“衣箱”,到茶山上,边打工采茶边唱黄梅戏,一般是白天采茶,晚上唱戏,晴天采茶,阴雨天唱戏。这种季节性的班社,组班比较自由、灵活。人员要求也不十分严格,所以班子的数量不少,每到晚上或阴雨天,到处都能听到黄梅戏的演唱。这样多的演出,便是职业班社的补充,满足了观众对黄梅戏的需求。再者说,这种季节性班社流动性比较大,流到哪里,便把黄梅戏带到哪里,对黄梅戏的流传和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这种班子也培养、造就一些艺人,很多人后来都加入到职业班社(剧团)里。  三、职业性班社,最晚在清光绪年间就有组建,如“彭小佬班”、“同升班”等,近百年来,惨遭旧社会各种恶势力的迫害,但是,有些班社同他们作顽强的斗争,并没有因此而消亡,虽所剩无几,却仍然存在,并是黄梅戏发展的主力方面军。一般说,这种班社比较正规、固定,由班主(大部分班主是“衣箱”箱主)出面组班,召各种“行当”的演员、乐队、服装等职员进班,因此演、职员阵容比较整齐,服装、道具相对的齐备,能排练、演出小戏和大戏,有些班子里,有知名度高,在群众中受欢迎的演员。这时也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班社,这些班子由于演员阵容强,演出的剧目多,演出质量高,观众很是赞誉。如桐城琚光华组建的“双喜班”便是。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