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路梆子,又名"上路戏",与中路梆子(晋剧)、上党梆子、蒲州梆子并称山西四大梆子。是在华北地区较有影响的剧种之一。
郭沫若同志曾用"听罢南梆又北梆,激昂慷慨不寻常"的诗句,来赞誉北路梆子。
李万林,艺名(小十六红),1937年7月出生于晋缓边区首府山西省兴县城关, ,1953年始学中路梆子,后改唱北路梆子。主攻须生、老生。五十年来,他的足迹踏遍晋、陕、蒙广大地区,有“十六红”、 “盖天红”等美誉。他创造的独具一格的唱腔被称为“万林腔”至今仍为后学者传唱。
14岁时就因酷受表演参加了剧团,开始了专业演唱的生活,师从“十七生”董翠珍不过二年,主演的“告御状”等梆子戏便一炮而红。基础好、成长快的他在唱腔表演艺术上广采博收各家大师的精华,尤其吸取了晋剧大师丁果仙的声腔特点,使自己的艺术达到了一般人无法企及的境界而成为北路梆子新一代的代表人物。
1979年他主演的《续范亭》获省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表演奖。1980年与贾桂林联袂演出的《金水桥》饰李世民,被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彩色影片全国发行,并获山西省彩色优秀影片《天龙》奖。1982年主演《血手印、行路》获省中青年贡奖,1987年主演《五台县令》获山西省振兴北路梆子调演《血手印、行路》与全国各大剧种的名家竞技,荣获全国中老年戏曲汇演特等奖的殊荣。2002年再次参加全国老年文艺调演获全国银奖,山西省老年调演金奖。
他多次进京演出,并进中南海演出。先后受到华国锋、李先念、李瑞环、薄一波、姬鹏飞、杨成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对其的艺术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电视台、台湾民间杂志社、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山西电视台及中国唱片总公司均对其进行人物专访报道并灌制唱片和演唱专辑。
李万林历任忻县地区北路梆子剧院副院长,忻州地区戏研所副所长,北路梆子剧团团长、书记等职。他是忻州首批戏曲国家一级演员,也是忻州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演员,他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第五届省政协委员。省文联委员,省剧协主席团委员。
李万林老师的唱段!高亢有力,婉转流畅,吐字清晰,表达细腻.
不愧是老艺术家啊,宝刀不老,北路梆子的掌门人。祝健康长寿,多培养新人 !
年届66岁的李万林对北路梆子痴情依旧,一曲“空城计”的片断,引出了他对表演艺术的话题。北路梆子表演中的唱念做打是属于程式化的表演,是做戏演员的入功五法(手、眼、声、法、步);即使全面掌握于表演还远远不够,要想演好角色,引起观众的共鸣,必须对所演人物全面了解,包括性格特征和内在世界,只有仔细理解事件发生的环境背景和人物的关系,才有可能完成好对角色的演绎。就是这样,30年如一日的认真和淋漓酣畅的演唱才使得他在舞台生涯的100多场重要演出中场场出采,好评不断,他饰演的林有安、续范亭才有血有肉,感人至深……
著名戏剧评论家刘乃崇、蒋健兰称其为“北路梆子头牌须生”。他的艺术成就极大地丰富了北路梆子艺术宝库,为继承和发展北路梆子艺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李万林是建国以来党培养的一代艺术家,是北路梆子艺术队伍中承前启后的一座高峰,他五十年的艺术生涯无不闪耀着一位艺术家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的辛勤汗水,是北路梆子永远闪光的一面旗帜。
简介
李万林,山西省兴县城关人,生于1938年7月,1953年始学中路梆子,后改唱北路梆子。主攻须生、老生。五十年来,他的足迹踏遍晋、陕、蒙广大地区,有“十六红”、“盖天红”等美誉。他创造的独具一格的唱腔被称为“万林腔”至今仍为后学者传唱。
1979年他主演的《续范亭》获省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表演奖.1980年与贾桂林联袂演出的《金水桥》饰李世民,被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彩色影片全国发行,并获山西省彩色优秀影片《天龙》奖。1982年主演《血手印、行路》获省中青年贡奖,1987年主演《五台县令》获山西省振兴北路梆子调演《血手印、行路》与全国各大剧种的名家竞技,荣获全国中老年戏曲汇演特等奖的殊荣。2002年再次参加全国老年文艺调演获全国银奖,山西省老年调演金奖。他多次进京演出,并进中南海演出。先后受到华国锋、李先念、李瑞环、薄一波、姬鹏飞、杨成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对其的艺术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电视台、台湾民间杂志社、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山西电视台及中国唱片总公司均对其进行人物专访报道并灌制唱片和演唱专辑。李万林历任忻县地区北路梆子剧院副院长,忻州地区戏研所副所长,北路梆子剧团团长、书记等职。他是忻州首批戏曲国家一级演员,也是忻州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演员,他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第五届省政协委员。省文联委员,省剧协主席团委员。著名戏剧评论家刘乃崇、蒋健兰称其为“北路梆子头牌须生”。他的艺术成就极大地丰富了北路梆子艺术宝库,为继承和发展北路梆子艺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李万林是建国以来党培养的一代艺术家,是北路梆子艺术队伍中承前启后的一座高峰,他五十年的艺术生涯无不闪耀着一位艺术家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的辛勤汗水,是北路梆子永远闪光的一面旗帜。
李万林50年舞台生活画句号
绵绵秋雨中,白发苍苍的老人来了,戏剧名家来了,政府领导来了,铁杆戏迷来了,他们相会在秀容古城,庆祝北路梆子著名表演艺术家李万林从艺50周年,为这位人民艺术家半世纪舞台生活画一个圆满句号。
9月6日,忻州宾馆座无虚席,来自全国各地的戏剧理论泰斗曲润海、郭汉成,著名作家胡正、田东照,戏剧名家王爱爱、田桂兰,原省领导、忻州市领导、雁剧戏迷和万林的亲朋好友戏剧同仁及弟子近400人参加了“李万林舞台生活50周年座谈会”。大家畅所欲言,充分肯定了李万林先生的人品戏品,他一生用情、用心、用力为群众唱好每一出戏,成为名满晋陕内蒙古的北路梆子一代名流和领军主帅,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须生声腔代表———万林腔。
李万林1938年生于兴县。舞台生涯始于1953年,先学中路梆子,后改唱北路梆子,16岁登台演出,一炮打红,被誉为“十六红”、“盖天红”。50年来,李万林塑造了一批为观众所熟悉的舞台形象,如杨六郎、李世民、杨白劳、续范亭等。李万林的代表戏有北路梆子老三篇《金水桥》、《王宝钏》、《血手印》和新编戏《续范亭》、《五台县令》和《画龙点睛》。
当天下午,忻州市还为李万林举办了“李万林舞台生活50周年戏剧演出”,来自我省的戏剧名家王爱爱、田桂兰、武忠、万林戏迷及李万林弟子登台献艺,为群众献上一份精美戏剧大餐。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