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

 

常香玉(

原 名:张妙玲
籍 贯:河南巩县人
出 生:1922年
丈 夫:陈宪章,剧作家,有五个子女
父 亲:张福仙

     出身艺人家庭的她,九岁随父张福仙搭班学戏,拜翟燕身、周海水为师并随义父姓改名为常香玉。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脚。幼功深厚。十岁登台,十三岁主演6部《西厢》(视频),名满开封。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别创新腔。
   人物简介
 
  1938年后,常香玉因病不能再演武戏而潜心  钻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说白的改革。1941年赴陕甘演出。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华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同年出国演出。

 “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花木兰》(音频)、《拷红》(视频)、《断桥》(音频)、《大祭桩》(音频)、《人欢马叫》(音频)、《红灯记(音频)》等。
    在艺术上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同时把风格不同的各种豫剧唱腔--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等,融会于豫西调中,独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被誉为“豫剧皇后”。
  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1994年6月荣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她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分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是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活动年表
 
1952年11月14日,农历壬辰年九月廿七日: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结束,在怀仁堂举行闭幕式,由沈雁冰主持,周恩来总理到会发表了重要讲话,周扬作题为“改革和发展民族戏曲艺术”的总结报告。周信芳、梅兰芳、程砚秋、袁雪芬、常香玉、王瑶卿、盖叫天等同时荣获大会荣誉奖,马彦祥为演员发奖。武汉市楚剧团的楚剧《葛麻》获奖。
      1953年10月4日,农历癸巳年八月廿七日:赴朝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5000余人离京赴朝,总团团长为贺龙,老舍为14人总团副团长,刘芝明任文艺工作团总团长,马彦祥任文艺工作团副总团长。参加慰问团的北京市的艺术家有:梅兰芳()、洪深、陈沂、史东山、程砚秋(第一总分团副团长)、谭富英、裘盛戎、马连良、新凤霞、陈书舫、喻宜萱、王昆、张君秋、良小楼、白凤鸣、关学曾、尹福来、顾荣甫、魏喜奎、王世臣、李忆兰、邢韶英等;上海市的艺术家有:周信芳(任副总团长)、袁雪芬、丁是娥、石筱英;武汉高盛麟、陈鹤峰、王玉蓉、于宗琨、陈伯华;以及袁金凯、常香玉、丁果仙等。北京市文联和北京市文艺处干部江山、考诚分别担任慰问团评剧团的协理员、辅导员赴朝协助工作与体验生活。
      在朝鲜前线,周信芳、梅兰芳合演《打渔杀家》,周信芳、马连良合演《群英会·借东风》,程砚秋演出《骂殿》、《三击掌》,程砚秋、马连良合演《审头刺汤》、《法门寺》、《甘露寺》、《桑园会》等剧,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亲切接见。各艺术表演团体在朝经过两个多月的慰问演出后,先行陆续回国。
   1989年10月12日,农历己巳年九月十三日: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揭晓。
    中国唱片总公司为庆祝中国唱片出版事业40周年,在北京隆重举行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共设2个奖项,88个单位和个人获奖。
获奖的戏曲曲艺类演员:
梅兰芳、裘盛戎、马连良、周信芳、程砚秋、张君秋、李世济、童芷苓、方荣翔、李维康、俞振飞、新凤霞、常香玉、郎咸芬、红线女、姚璇秋、丁果仙、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范瑞娟、傅全香、丁是娥、陈书舫、竞华、筱文艳、严凤英、侯宝林、马季、高元钧、骆玉笙、蒋月泉
获奖的戏曲曲艺类单位:
无锡市锡剧团、吉林省民间艺术团、西安易俗社

常香玉”号战斗机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抗美援朝战争馆》里,陈列着一份已经褪色的《香玉剧社半年来捐献演出的工作总结》。这份《总结》真实地记录了豫剧著名演员常香玉为志愿军捐献飞机,1951年8月至1952年2月率领香玉剧社到6省市巡回演出的情况。
    拂去历史的尘埃,打开这份珍贵的文献,让我们去追寻常香玉这位爱国艺人带领香玉剧社在全国6省市巡回义演的历史轨迹。
    1951年6月,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为志愿军捐献飞机、大炮、坦克的号召后,全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捐献武器运动高潮,各行各界的人士都积极投身于捐献活动。豫剧演员常香玉和她领导的"香玉剧社"决心到全国一些大城市巡回义演,用演出的收入为志愿军购买一架战斗机。为此,常香玉卖掉了自己的一部卡车,拿出多年的积蓄,作为捐献义演的资金。为了不影响到外地演出,常香玉把自己的3个孩子(大的不足7岁,小的刚刚3岁)全都送进托儿所。
     1951年8月7日,常香玉带领剧社人员从西安出发,先后在开封、郑州、新乡、武汉、广州、长沙6个城市进行了半年的巡回义演,演出170多场,观众达30多万人。她们在各地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仅在开封、郑州、新乡3地演出,就得义演捐款5亿余元(旧币)。1952年2月,常香玉带领全社演职员胜利返回西安。现陈列在《抗美援朝战争馆》的《香玉剧社半年来捐献演出工作总结》,就是这次捐献义演的真实记录,成为常香玉和香玉剧社为志愿军捐献飞机的有力见证。
经过半年的巡回义演,常香玉和香玉剧社终于实现了为志愿军捐献一架飞机的愿望,飞机被命名为“常香玉剧社号”。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驾驶着"常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在朝鲜上空穿云破雾同美军搏击,打击侵略者。
  常香玉和香玉剧社为志愿军捐献义演的活动,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受到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好评,称其为“爱国艺人”和“爱国主义的典范”。志愿军归国代表团特向她赠送锦旗,并在常香玉代表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志愿军时,又向她献上束束鲜花,以感谢她为抗美援朝战争做出的贡献。常香玉也在朝鲜前线为志愿军演出了香玉剧社在义演唱会中最精彩的节目——豫剧《花木兰》。她说:"前方同志拼了命,流了血,保卫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而我们为抗美援朝捐献一架飞机,这能算得了什么呢?"

  父亲——我的启蒙老师
 常香玉的父亲也曾经是个唱戏的,后来因为嗓子受伤,就在戏班里做一些打杂的事情。常香玉小的时候家境十分贫寒,三个姑姑都是童养媳,大姑二姑都被人打死了,常香玉为了躲过被卖做童养媳的命运,只能随着父亲学戏。当时父亲对她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宁可让你跟我学戏被我打死,也不能让别人把你给打死。”开始常香玉先是跟着父亲学戏,后来父亲请了老师专门教她。从9岁开始父亲就经常因为学戏的事情打骂常香玉,一直打到她20岁,最严重的一次是父亲在车上因为她学不好戏而狠打她,让周围的老乡误以为常香玉的父亲是个人贩子。常香玉告诉我们她的老父亲是个很有眼光、很有见解的人,常派唱腔的形成最早就是由他帮常香玉改戏开始的。
  因为唱戏所以改名
 在那个年代唱戏的人地位极低,很多人把他们称为“戏子”。常香玉本名叫张妙龄,因为族长觉得他们家族中出了个唱戏的,感到丢人,不准她姓张,死后也不准她进张家祖坟。后来遇到一位常老大,拜为义父,开始姓常。常老大对常香玉就如同自己的女儿一样,至今常香玉还不能忘记常老大给她做的烧饼加肉。
  十二岁成名

      父亲为了让常香玉积累舞台经验,让年幼的她参加各种演出,“我老父亲是让我小生、武生、丑角、老婆,什么角都让我演。”就这样,年仅12岁的常香玉便已经小有名气了,用她自己的话说:“那时候我就有身价了,一个月就能挣八块大洋了。”
  “戏子”的倔强性格
  常香玉是个性格极其倔强的女子,她的倔强成就了她的事业,她的倔强也不允许她向任何人低头,老人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一次,有个三青帮头子娶小老婆,要常香玉去唱堂会。常香玉没办法只能去,在现场唱的是一出悲剧《孔雀东南飞》,这个流氓大怒,要打她,常香玉跳到桌子上,把手里的两枚戒指吞到肚子里自杀,后来被人抢救了过来。
  生活、事业的伴侣——陈宪章
 十九岁那年常香玉演一台新戏,请了许多知名人士去看,陈宪章就是其中一个。演出结束后,大家纷纷发表意见。陈宪章的发言引起了常香玉的注意。他针对常香玉戏中的一句台词说:“‘我看他眉清目秀人忠厚’这句词用得不准确。你根本就不了解他,就怎知眉清目秀的人一定是忠厚老实的呢?”常香玉听了之后,觉得这个人不仅懂戏,还很幽默,就这样对他有了好感。尽管当时的陈宪章已经结婚,但这并没有阻挡常香玉对他的爱慕。“那时候我觉得他是个好人,有文化,还是个河南人,那时候不懂谈恋爱,也不敢往那去想,反正心里光想着那个人的样。”、
  两人刚认识的时候,有一次陈宪章到常香玉家,为表示对她的好感,就向她要了一个道具—剪子。陈宪章说你的指甲太长了,我帮你剪一下吧,常香玉刚把手伸出来,手就被陈宪章抓住了。常香玉形容当时的情形是:“我当时的心是乱极了。砰砰砰地跳,不知道该说什么”。后来因为常香玉父母极力反对,他们因此曾分开过8个月。
  在常香玉和陈宪章结婚前,她曾经对陈宪章提出过三个条件,一是她不嫁当官的人,二是不给别人当小老婆,三是不能因为她是个唱戏的就看不起她。“阮玲玉的死对我有很大刺激,我就想着,我这个人如果不找个好丈夫结婚也是那个下场。”
  对于常香玉提出的要求,陈宪章一一答应,与前妻离了婚,并且把官辞了。结婚后陈宪章更是放弃了一切,专心为常香玉的事业奔波。加之陈宪章自幼喜爱戏剧,也很有艺术天赋,开始为常香玉编写剧本,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花木兰》。其实可以说,没有陈宪章就没有后来的常派豫剧艺术。常香玉从小没学过文化,认识陈宪章后才一点点学习看报。为了不让其他事情分散常香玉的精力,陈宪章把里里外外的事情都承担了下来,对常香玉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他觉得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能影响常香玉的演出,那样会对不起观众。“宪章是帮我帮惯了,所以我什么都不会,除了唱戏,别的都不会,他不仅给我教词还要解释,里头每句词的意思他都要解说。我们家里头的大大小小,所有的一切事情都不跟我讲,天塌下来的事情也不能跟我讲。”
  如今,陈宪章老先生已经去世三年了,在他病重的那段日子里,常香玉每天都要到病床边去陪伴他,“我每次去的时候,他总是抓着我的手,不想让我离开。”在那段日子里,常香玉主张给已经无药可医的老伴实施安乐死,“我知道老头受罪,我希望他早走。”在陈宪章刚离开的那段日子里,常香玉痛苦极了,她曾经跟女儿说过这样的话:“你说你爸那么聪明的一个人,他怎么就不发明一种药,让我们俩同时一天死?”陈宪章的骨灰就放在常香玉的房间里,常香玉说,有这个在,我就可以天天跟他说说话。常香玉很坚强,在丈夫离开没多久后就从巨大的痛苦中走了出来,因为她觉得她要高高兴兴的活着。朱军的那句话说的很好:“听了常老这段话,我们应该笑,应该为有这样的人间真情,为有这样让人真正感动的情感而笑。”
  用艺术回报社会
  在朝鲜战争时期,常香玉带领着整个香玉剧社奔赴朝鲜战场,为志愿兵进行慰问演出,那时候常香玉马不停蹄的演出,为的就是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国家、为社会做点什么。“伤兵我去慰问,看见伤兵我就心疼。”
  在抗美援朝时期,政府发出号召,要全国人民捐献飞机、大炮,常香玉知道后就同丈夫商量要为国家捐赠一架飞机。他们决定在各地举办演出,将演出得到的钱用来捐赠飞机,陈宪章特地为此写了剧本《花木兰》,经过半个月的准备,终于开始了演出。在这个过程中各地的政府和老百姓都极为支持,许多人听说是为国家捐赠飞机,纷纷把身上的手饰摘下来,捐赠出来。就这样,香玉剧社在全国各地整整跑了两年,终于筹到了15亿人民币,捐献了一架名为“香玉剧社号”的米格15战机。
  老琴师眼中的常香玉
      王国权老人是一位琴师,与常香玉合作了60多年,当朱军问到他常香玉是个怎样的人时,他是这样说的:“在戏剧界她的贡献最大,艺术也最好,还捐赠飞机。”
  心中的遗憾
 老人沉默了很久,告诉我们她有两个遗憾,一个是她的后代没有人能完整的把她的常派唱腔继承下来。另外一个就是因为这么多年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到了豫剧事业上,忽略了丈夫和孩子,对他们的照顾不够。常香玉在小女儿一岁的时候因为要拍电影就给孩子断了奶,使小女儿差点因为喝牛奶而死掉。对丈夫的愧疚更是一言难尽,“老伴病了好多年,我对他的照顾很不够,我要是能多照顾一点,他现在也许能多活几年”。
 我们与老人畅谈了一个下午,听老人讲着过去的事情,一字一句都是那么的打动着我们,有很多事情离我们非常遥远了,但情感却是那样的接近,我们虽然没有经历那个年代,但我们都在用情感真正地感受着那样的一个年代,感受着那样的一种情怀……

回忆常香玉

    “豫剧皇后”常香玉已逝,除了她穷其一生表演、钻研至精的豫剧艺术,她在抗美援朝时期耗尽毕生财力捐献出一架战斗机的事迹也被人们口熟能详地一再传颂。昨天,由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北京市委联合举办的“常香玉德艺双馨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由常香玉多年的工作伙伴、三名弟子和她的小女儿组成的报告团向人们讲述了发生在老艺术家身上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让人们从点滴小事中看到了一代人民艺术家的高风亮节。

   首先做报告的刑桦,是在常香玉身边工作了20多年的老同事,他讲了常香玉在抗美援朝前线发生的一幕。一位小战士因为站岗值勤错过了常香玉的演出,常香玉知道以后就站在小战士身旁为他一个人演唱,那位小战士面朝着晨曦,身体站得板直,脸上却挂满了泪水。

  河南相声演员范军是常香玉生前收的最后一个徒弟。范军找老师学戏,正赶上最热的天气,常香玉穿戴整齐,就连最上面一个扣都扣得严严实实。常香玉说,这既是对你的尊重,也是对戏的尊重,一个人干啥就得像啥,要不什么也干不好。范军回忆起去年正在北京住院治疗时的常香玉,当得知河南豫剧团在奥运工地慰问河南籍民工时,坚决要求参加演出的情景时,台下观众禁不住泪流满面。他说:“在建筑工地的露天舞台上,迎着凛冽的寒风,在女儿的搀扶下,大师为那些普普通通的民工认认真真清唱了一段,令全场数百名民工热血沸腾。演出结束后许多人围着她合影,正在不停便血的常香玉最后实在坚持不住了,才赶忙让家人把她送回了医院,最后发现,她的毛裤都被鲜血染红了。”

  最后,常香玉小女儿常如玉的话语把整个报告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在台上声泪俱下的讲述,真切地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常香玉捐飞机的事迹,她的慷慨大方,对国家、对人民,她恨不得把心都掏出来的情感人所共知,可惟其对家人,常香玉的节俭、严格,无人不为之动容。常如玉哽咽着回忆说:“我们为有这样的一位母亲而感到骄傲,可是做常香玉的子女太难了。我哥哥小时候就常常挨打,因为他总爱在人前夸耀‘我是常香玉的儿子’。”“做妈妈的女儿也很不容易,她对自己那么节俭,对我们那么小气,她常说‘你们少在外面吃一顿饭,少买一身衣服,把钱捐助给穷苦的人,那钱花得才有意义。’妈妈走时,外面穿的是一件用了30多年的演出服,里边是她爸爸亲手打过补丁的旧秋裤,这都是她临终的要求。”常如玉曾经因为不愿意学豫剧,与母亲产生过激烈的对抗,那时孤零零身处异国的常如玉想念母亲,从美国打来电话,可常香玉即便就在旁边也不接。后来常如玉意识到,戏就是母亲的生命,爱她就是爱她的艺术,回国潜心钻研豫剧,常香玉在病重期间责令女儿好好练功而不要陪在自己身边。今年5月28日,在常香玉弥留之际,常如玉不忘母亲的嘱托在病房里哼起了豫剧唱段,老人的脸上浮起了淡淡的笑容,一滴眼泪滚落到枕边。

(本站编辑:小默)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张新芳

下一篇:唐喜成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