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进京》的成功,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迪良多
最近出版的《南方周末》上,新编晋剧《傅山进京》,赫然出现在“2007年度中国文化原创榜”五部戏剧入围作品名录中。这是该部作品上演后获得的众多奖项中的一个。2007年12月26日,《傅山进京》喜获中国戏曲学会奖。该奖项被誉为中国戏曲界最高级别的学术奖项。《傅山进京》是这个学术性奖项设置20年来的第13个获奖项目。   而实际上,《傅山进京》在2007年7月20日晋京汇报演出的大幕开启前,已为境内外媒体广泛关注。   作为太原市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头戏之一,从2007年1月6日首次公演迄今,一年多的时间,《傅山进京》于省内外演出50余场。   即使从太原市实验晋剧院于2005年5月特邀福建著名剧作家郑怀兴先生为《傅山进京》始创,到2007年面世,总共也不过两年时间。   如果忽略《傅山进京》从运筹到诞生的全部过程,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这出戏从首次公演以来不断取得的骄人成绩。但回眸这部戏走过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傅山进京》不啻是我市建设特色文化名城的一次成功尝试,是我市依托挖掘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汲取整合国内优势资源,进行文化互补的一次大演习。   《傅山进京》的成功,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迪良多。   (一)   “我本是中原地一介书生,自幼时读经史悟道提神。原本想为国家效力尽忠,逢乱世不得已隐居山林。堪明朝删《孟子》太轻民生,到头来乱党生异族称雄。清入关万不该十日屠城,怕只怕中原文脉断了根。现如今玄烨他纳士兴文,却不知尊儒道是假是真。为子孙也为你县令前程,舍老命再进京会一会新当朝的年轻人。”   这段脍炙人口的戏词,既是《傅山进京》开宗明义,解释傅山先生为什么不得已应诏进京的由来,更为引导人们解放思想,变更理念,大胆创新,正本清源,重新认识历史文化名人傅山作了最好诠释。它和最后一段戏中,对傅山和康熙讲“和”的处理一样,使得这部剧艺术地应和了时代的最强音。   在较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由于傅山所处的历史变革阶段的特殊性,“反清复明”的斗士,“民族气节”的化身,成为对傅山的传统定论。囿于这种程式化的研究与传播,人们,尤其是傅山曾经生活过的这个地域上的人们,这种观念就愈发根深蒂固。   从“反清志士”的传统定位到“关注民生、特立独行的中原文脉的守护者”——《傅》剧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傅山。这种塑造,符合历史的真实,也符合时代的发展和太原特色文化名城建设的需求,奠定了《傅山进京》获得成功的理论基础。   三晋大地,历史悠久。从“三家分晋”到赵氏孤儿,从汉文帝刘恒龙潜晋阳到李渊、李世民父子誓师汾水河畔,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可歌可泣的故事。从春秋末著名的侠士豫让到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狄仁杰,宋朝名将杨业,再到文学家王之涣、白居易、元好问、罗贯中,书法绘画双绝的米芾,古老的并州涌现出一大批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人物。明清以降,晋商群体崛起,更是享誉海内外。   近年来,无论是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还是话剧《立秋》、舞剧《一把酸枣》等的走红境内外,无不依托于对山西文化深厚底蕴的开掘。   《傅山进京》的成功启迪我们,如何用现代的视野审视传统,重新包装开发利用源远流长的三晋文化名人与事件,从而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大放异彩,让历史为现实服务,这是太原在建设集三晋文脉与现代气息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名城过程中始终绕不开的一个重要话题。   (二)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