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廷聚

   贾廷聚
 男,艺名须生王,()1937年8月11日生。他是我国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表演学会理事、原河南省豫剧一团团长。曾多年担任浚县豫剧团团长。
 他出生于一梨园家庭,其祖父、父亲是当地戏班班主,幼年时期就随父学艺。年仅14岁就主演了许多剧目。在河北省魏县红星剧社,15岁演《刘公案》扮主角刘墉,被观众誉为“小红脸”。1953年倒腔期间,插班到魏县大严屯学校上学,毕业后加入南乐县悦众剧社,随老艺人荣廷法学戏。1955年悦众剧社划归浚县领导,定名为浚县豫剧团。1958年10月入党。1959年任县豫剧团党支部书记兼团长。同年,保送到河南省戏曲学校学习导演专业。1962年进河南省豫剧院二团学习,拜著名豫剧唐派创始人唐喜成为师,成了唐派入室弟子。历时一年多系统地学习了唐派的代表剧目《三哭殿》(音频)、《辕门斩子》和《南阳关》。他多次和唐先生同台扮演清官严天民,师徒合作,相映生辉,深受观众欢迎。1983年由浚县豫剧团调入河南省豫剧一团工作。为了发扬唐派艺术风格,几十年来,贾廷聚从唱腔到表演,从丰富剧目到拓宽戏路,都不懈努力使唐派艺术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他不仅能演古装戏,而且能演现代戏。在《红灯记》(音频)、《沙家浜》、《斗古城》、《李双双》(音频)等现代戏剧中成功地塑造了李玉和、郭建光、杨晓冬、孙喜旺等舞台艺术形象。
 主要演出和获奖剧目有:1958年主演豫剧《***五月夜》,获河南省新乡地区戏曲汇演表演一等奖。1964年主演《三哭殿》,获河南省安阳地区青年演员汇演表演一等奖。1980年在《满江红》中饰演岳飞,被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录制。1993年,参加河南省赴台友好演出团,在台北市演出《三哭殿》等剧,历时一个月。1994年,主演《曹操与关公》,获河南省第五届戏剧大赛表演二等奖。1996年,主演《大明惊雷》获河南省第六届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1996年,参加河南省迎接香港回归演出团,赴香港演出《辕门斩子》等剧。1999年,参加河南省迎接澳门回归演出团,赴澳门演出《辕门斩子》。2001年,在北京参加“梨园春北京戏曲周”,主演《三哭殿》、《南阳关》。2002年,在“中原文化宝岛行”活动中,在***演出了豫剧《满江红》(片断)。***一位专家赋诗称他的演唱为“几点梅花归笛孔,一湾流水入琴心”,形容他的唱腔纯净、透明,如同满池春水,堪称玉壁之音,美誉“豫剧须生泰斗”称号。受到国内及港、澳、台观众的欢迎。
 近10年来,国内著名戏剧评论家荆桦、马紫晨等先后在国内报刊撰写评论文章,对其表演艺术和唱腔进行赏析与评价。

贾廷聚的艺术风采和人格魅力
李富春
  说到豫剧,唐派艺术可谓独树一帜。唐派唱腔高亢嘹亮,挺拔刚健,饱满圆润;唐派的表演优雅从容,洒脱大方,清新脱俗。唐派的大掌门人贾廷聚在忠实地继承唐派艺术的基础上,对唐派艺术的发展和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
出生在梨园世家
 1937年,贾廷聚出生在南乐县一个梨园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爱戏如命,他自幼受家庭的熏陶,10多岁就能登台唱戏,15岁就在《刘公案》中扮演主角刘墉,唱功和表演俱佳,被人们称作“小红脸”。
1953年,由于“倒呛”变声,贾廷聚插班到河北魏县大严屯学校读高小。他的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如果能够一路读下去,有望步入高等学府,前途无量。然而,他的父亲却做出超常之举。父亲极力反对贾廷聚读书,声称如果儿子继续读书,他无力供养;相反,如果儿子继续学戏,他将不遗余力地支持。也许是父亲早已看准了儿子在戏剧方面的发展潜力,日后可功成名就,才如此执拗,如此武断,毕竟,知子莫如父啊。
贾廷聚顺从父亲意愿继续他的粉墨生涯,后来加入南乐县悦众剧社。一年后,悦众剧社划归浚县领导,定名为浚县豫剧二团。贾廷聚一直是团里的主演,虽然年轻,却很有威信,所以,22岁时就担任了该团的团长兼党支部书记。那年,县里保送他到河南省戏曲学校学习导演专业。回团后,他在自导自演的《岳飞》、《文天祥》、《李闯王》、《千里走单骑》等大戏中,扮演一号角色,在艺术上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名声日盛“盖豫北”
1962年,是贾廷聚在艺术道路上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在豫北地区已颇有影响的他,被浚县县委推荐到河南省豫剧院二团学习。在此期间,河南省文化局的领导引荐他结识了唐喜成先生。唐先生对年轻有为的贾廷聚十分赏识,遂收其为弟子。
贾廷聚在拜师后遵照老师的指点刻苦训练唐派唱腔,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终于练出了鼻腔共鸣、头腔共鸣、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四结合的发生技巧。他的唱腔吐字清晰准确,音韵婉转明丽,以字行腔,字正腔圆,腔随字转,韵随字出,轻松流畅而又圆润醇厚,具有极强的爆发力和穿透力,显示出阳刚之美。
之后他又在老师的指导下苦练帽翅功。帽翅功是一种难度较大的特技,它既能从表面渲染剧中人物的内在情感,又能增强表演得趣味性,给观众以美感。练习帽翅功,需要头部和颈项不住地摇晃扭动,找准了控制的方法。为了练好帽翅功,他下了很大功夫,吃了不少苦。
唐喜成先生非常器重他这个得意弟子,亲自传授的《血溅乌纱》、《三哭殿》、《辕门斩子》、《南阳关》等拿手剧目。贾廷聚的表演艺术和声腔艺术一改往日旧貌,令观众耳目一新。安阳地区的观众和同行们在惊喜之余,给他冠以“盖豫北”的雅号。
28年的艰苦磨练
贾廷聚先后在浚县豫剧一、二团一干就是28年。这28个春秋对贾廷聚来说非同寻常。他由一个学戏的少年到一方名伶,这中间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饱尝多少苦辣酸甜?“光拉板车就拉了十年。”贾先生回忆起过去,语气十分平静,“那时候外出演出,无论是到城市或者农村,不管远近,我们都是拉着板车步行。板车是一车两用,路上拉戏装、道具,到演出地点后把好多辆板车停靠在一起就是舞台。我爱人生完孩子后,我们还要天天演出,就只能把孩子放在《龙江颂》中做道具用的竹篓里(我们称之为“龙江颂篓”),走到哪儿拉到哪儿……”
“文革”期间,八大样板戏贾廷聚就演了七部,大多是主演。演样板戏不适合用唐派唱腔,因而他的唐派声腔艺术无法得到施展和发挥,只能在暗地里悄悄练习巩固。“文革”结束后他恢复唐派唱腔,在传统戏的表演中,他的技艺不断提高,逐步趋于成熟。
步入艺术鼎盛期
1983年贾廷聚调入河南省豫剧一团,一家几口就住在一间低矮简陋的平房里。夏天下暴雨,小屋进满了水,锅碗瓢盆都飘了起来,他的爱人面对着凄苦的景象伤心地哭泣,孩子也吓得哇哇大叫。而此刻,竟有蛤蟆在屋中呱呱鸣唱,仿佛在为他们的苦楚幸灾乐祸。豁达乐观的贾廷聚事后用十二个字来形容当时的情景——大雨潲,蛤蟆叫,老婆哭,孩子闹。贾廷聚昔日的老搭档刘瑜顺到郑州看望他,一见他那不成样子的“家”,大感意外,摇头叹息道:“老贾呀,你在安阳放着好好的‘爷’不当,跑到郑州来当‘孙子’,你是图个啥哩?”贾廷聚淡然一笑,不作任何解释。他舍弃原来优越的生活条件,跑到郑州受苦遭罪,到底图的啥呢?爱人也时常会忍不住埋怨他。只有他心里清楚,他图的是寻求艺术上更高的发展,为了艺术他甘愿舍弃一切。
到郑州后,他与老师同台演出了《血溅乌纱》、《辕门斩子》、《朱元璋斩婿》等剧目。他主演的《岳飞》曾被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为纪录片;《寇准背靴》等剧目先后被中国唱片社等单位录制为唱片、磁带。随着演出范围的不断扩大,他的知名度也在越来越高。他在继承唐派声腔艺术的同时,还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唐派声腔艺术,可以说是既保留了唐派艺术的神韵,又有其个人风格,使唐派声腔艺术更加成熟、丰满、大气。
贾廷聚是一个善于思索的演员,他不仅注重学习唐派艺术非同凡响的演唱技巧,而且在分析剧情、塑造人物、构建戏剧冲突和掌握角色的表演分寸上下功夫。他认识到,声腔是塑造艺术形象的主要工具,演员演唱,不是单纯地卖弄嗓音,为了唱而唱,而是要唱出自己的个性,唱出角色的性格,唱出声腔的美感。因此,他在演出唐派的代表作《三哭殿》、《辕门斩子》时,就把自己声腔的理解运用到戏曲实践中,收到了气壮山河、感人肺腑的良好效果。这类唱段,至今仍传唱不息,已经成为豫剧唱段中的经典。
获得“须生泰斗”美誉
1990年,贾廷聚出任河南豫剧一团团长。到1998年退休,他在当团长的8年时间里,自己主演了两部戏,而将很多机会让给了年轻人。他说:“我当团长办了两件实事,一是解决了大家的住房问题;二是培养了一批优秀演员。退休时我给团里留下了200万资金和一部轿车。我个人虽然失去一些演出的机会,经济条件也很一般,但我没有遗憾。”
贾廷聚担任团长期间,让省豫剧一团由低谷走向一个新的高潮。团里在建房时,没有排练场地,他带领大家克服困难,48天排好两部戏,一个月最多组织演出27次。河南省文化厅号召全省戏曲界学习一团的经验和精神。
退休后,他的主要精力都用于培养唐派艺术接班人。他先后收入室弟子数十人,现在大多为一些剧团主演和剧团负责人,分布在河南、山西、陕西、河北、山东等地。他经常跑到弟子所在的剧团辅导排戏,或者到一些艺术学校讲课并兼任名誉校长。
贾廷聚对弟子和学生的要求是“坚持死学,不能学死。”“坚持死学”,即跟老师或前辈学艺,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一招一式,一腔一调都丝毫不能马虎,做到准确无误,理解真谛;“不能学死”,就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不同剧情、不同人物的要求,灵活巧妙地处理表演和唱腔。从大处说,就是跟老师学艺要先学得像老师,学得到位,然后,再在继承老师艺术风格的基础上树立自己的艺术个性。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主持人白燕升说,贾老师的八字格言,对所有从事艺术工作的人来说,都可当作座右铭。
贾廷聚正是做到了“坚持死学,不能学死”,才创造出自己卓越的艺术成就,获得“豫剧须生泰斗”的美誉。
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这个称号,贾廷聚是当之无愧的。舞台上,他饰演的多是王侯将相,尊崇忠孝仁义。而生活中的贾廷聚亦是宽厚之人,他讲究“对父母、师父要尽孝心;对朋友、同仁要讲良心;自我顺心。”
然而,自古忠孝难两全,在忠和孝之间,有时候需要人做出痛苦的选择。当忠和孝无法两全时,人又怎能顺心呢?这种残酷而无奈的选择贾廷聚经历过两次,两次的痛苦是刻骨铭心的——
1983年的某日,他到平顶山演出。演出之前突然接到家人的电报,告诉他父亲去世了。这个噩耗,给他当头一击,这是种无法承受的伤痛啊!但他必须把悲伤吞咽下去。父亲是个把戏看得比生命都重要,比天都大的老艺人,在他的道德思维中,演员唱戏就是尽忠,先尽忠,后尽孝。所以,贾廷聚只好咽泪装欢,像往常一样认认真真地登台演戏。演出结束后他即刻往家赶,坐在公共汽车上,他的眼泪止不住簌簌流淌。
1993年的某日,贾廷聚在登封演出《大明惊雷》,恰巧又是在演出前接到了母亲去世的电报……
这些年来,贾廷聚一直在关爱师父的家人。师母住在老年公寓,他和夫人轮流,隔三差五的过去看望,遇到老人家身体欠佳时就留在身边,精心照顾。他在尽力弥补着没能为双亲尽孝的愧疚和遗憾。
熟识贾廷聚的人都这样评价他——善良、宽容、谦和、大度,善待他周围的每一个人。
(编辑:小默)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黄宇琳

下一篇:陈美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