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朵新“梅花”同台绽放金城大剧院舞台,她们就是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陕西戏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任小蕾和兰州戏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张小琴。
记者在演出前采访了任小蕾,她第一句话就是“兰州观众太热情了,太会看戏了。”参加了近10期“金城之春”秦腔演出周的任小蕾喜欢兰州,更喜欢到兰州演戏,因为在兰州演戏能找到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陕西秦腔名家崔惠芳是任小蕾的母亲,4月17日晚将与窦凤琴共同表演本戏《铡美案》。母女俩一起参演也成为本次演出周的一段佳话。“摘梅”后首次来兰压力大
任小蕾此次来兰是获“梅花奖”后第一次到兰州演出,经过参加近10期“金城之春”秦腔演出周打下的基础,她在兰州的“粉丝”也有一大批,这次的演出对她来说很有压力。再者,按理说《窦娥冤》是她的拿手好戏,但在兰州与另一朵“梅花”张小琴同饰“窦娥”,也感到有压力。有业内专家指出,中国传统戏剧的经典悲剧《窦娥冤》,几乎被中国所有地方戏曲改编演出,豪壮激昂为底色的秦腔,不知被多少女演员创造出各自的窦娥。
任小蕾在众多窦娥的形象前展示给观众一个新的窦娥形象,悲愤刚烈,忠贞不二,获得新老秦腔迷的认可,亦获得剧界专家里手的赞赏。任小蕾说:“在演《窦娥冤》前,很多人觉得我不适合演‘窦娥’,但我觉得年轻演员要给自己创造机会,从年轻人的审美出发,以程式化为主,挖掘内在,结合唱腔最后呈现给观众。”主动出击让年轻观众到剧场
“如何将年轻观众请进剧场,让他们热爱戏剧。”这是个老话题了,对此任小蕾感触颇深。从2005年开始她就成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师为大学生讲授戏剧知识。她在讲授中有深刻体会,她说:“年轻人,不是不喜欢戏剧,不是不喜欢秦腔,是接触的机会太少。他们只有在大型演出时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具体什么都不知道。再加之,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对戏剧关注度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戏剧人有责任主动出击,创造多样化、多渠道的宣传形式,比如走进校园免费宣传戏剧知识,将演出拉到学校剧场演出,还可以通过网络博客,与年轻人交流。”
其实,任小蕾是博客的受益者,记者在她的博客中看到她的许多文章和网友的留言,这些网友大多都是年轻人。(记者 李世昌 肖洁)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