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继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浙江昆剧团昆曲《公孙子都》之后,9月12日至9月14日,由话剧导演田沁鑫执导的昆曲《1699·桃花扇》即将走进国家大剧院,再次掀起一轮“昆曲热潮”。
《桃花扇》作为中国昆曲的经典剧目之一,是清朝初期,孔子六十四代孙孔尚任历时十数年,三易其稿完成的巨作。写成后,一时洛阳纸贵,连康熙皇帝也要钦点剧本御览。它代表了中国古典戏曲的最高成就,可谓中国古典传奇的巅峰之作。
昆曲四大经典曲目中,《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几乎都是小说家的虚构,只有《桃花扇》是一个传奇,有事实根据,具有现实主义色彩,可以说是昆曲中的历史剧,是乱世伤情的情感悲剧。
本剧剧情围绕着一把桃花扇展开,全剧“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巧妙地将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和南明王朝的政治衰败的现实统一起来,发人深省,引人回味。
国际化制作,世界级艺术家合力打造精品昆曲
《1699.桃花扇》严格按照孔尚任原作演出,导演田沁鑫请来世界级著名艺术家前来助阵,合力打造了一部时尚化的、主流化的、国际化的传世杰作。
剧本方面,有台湾文学大师余光中担任文学顾问;2002年韩日世界杯开幕式总导演、韩国“国师级”导演孙振策则担任外籍戏剧顾问;服装设计师莫小敏曾以《荆轲刺秦》一片夺得嘎纳电影节技术大奖。
在舞台视觉方面,昆曲《1699·桃花扇》请来了长期旅美的萧丽河,她也是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女性舞美灯光设计师,曾囊括了所有中国舞台灯光大奖。
傅雷先生曾说,昆剧是博物馆艺术,不易改动,因为它很精美。萧丽河将类似的“博物馆艺术”概念运用到整个舞台设计之中:舞台两侧回廊上喷绘了堪比《清明上河图》的明代画作《南都繁会图》,中间是一个6米×6米的庭院式小台,从而缔造出一个流动可变的空间。
曾经多次为滨奇步、宫崎俊作曲的日本著名作曲家长冈成贡也为《1699·桃花扇》创作了主题曲。看过该剧的人评价:该剧的唱腔,即使外行也能听出美妙。
“流动的博物馆”中重现中国古典传奇的巅峰之作
和一般戏剧的“求新”不同,《1699·桃花扇》更像在“复古”,它犹如一个美妙绝伦的流动的昆曲艺术博物馆。
该剧舞台水影、树影等舞美设施全部从英国进口,镜面地板映出清晰的人影,为剧中人物泛舟秦淮水面,营造出波光粼粼的效果。采用透光材料,灯光打起时,观众可以透过背景布看到舞台后侧庞大的乐队。明代著名宫廷画家仇英曾绘制过一幅长卷,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明朝永乐年间都城的繁盛景象,这便是素有“明代清明上河图”之称的国宝级画卷《南都繁会图》。据悉,该图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国家博物院馆藏,从未正式整体亮相过。剧组辗转得到了《南都繁会图》的图片使用权,《南都繁会图》作为舞台背景,巧妙地藏在舞台之上,通过灯光变化,时隐时现,使剧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得到充分的展示。舞台将“天、地、人”融合为一体,“戏里有戏,台中套台”,将中国传统戏剧舞台发挥到极致。
全剧近60名演员穿着的200多套戏服,由遍布于刺绣之乡镇湖的上千绣娘完成。这些服饰件件都是艺术品,穿在演员们身上,就像是一座座流动的博物馆。昆剧写意的表演美学在精致、简单的设计中得到尽情地展现。
舞台上集中呈现奇珍异宝:不仅数百件苏绣精品令人惊艳,而且流失200余年的、康熙年间的曲谱再度由新人唱响。除此之外,在《1699·桃花扇》的演出中,还将出现很多价值不菲的宝物,比如当代刺绣皇后姚建萍亲手绣出的戏服、昆曲大师俞振飞题写的折扇、名师祖传的头饰、明代家具等等,甚至一些道具和配件都大有来头。
《桃花扇》为“中国传奇巅峰”,它取材于历史而聚焦于爱情,这个故事的传奇性自不必说;而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舞台上,用高科技的手段,将300多年前的一部传奇,在观众面前精彩演绎,更是一个传奇。
展现明代优雅的生活方式,重现才子佳人的秦淮风月
文戏精致优雅,武戏场面宏大;舞美大气空灵;灯光灵动雅致;服装华美飘逸……该剧处处闪耀着灿烂的中华文化精华,活灵活现地再现了300年前文武并重的昆曲盛世景象。
然而,吸引观众的不仅仅是李香君和侯方域经典凄美的爱情,也许重要的是《1699·桃花扇》让观众重温了“秦淮文化”的生活方式——悠闲、散漫、人性解放,重回“秦淮文化”巅峰的生活方式。在浅吟低唱、眼波流转中,体验传统文化的写意之美、和谐之美,享受高雅生活。
这一点正好迎合了快节奏、高压力都市白领需要休闲放松的诉求,该剧为他们搭建了精神上高雅享受的栖居家园。
才女导演田沁鑫,第一次倾情执导昆曲
导演田沁鑫曾执导《生死场》、《狂飙》等著名话剧,这是她第一次执导昆曲。虽然成年以后专业学习京剧,而且是京城话剧界的大腕,但她从小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昆曲迷。
对昆曲的崇敬,源于田沁鑫儿时的记忆。小时跟随父母看过江苏省昆剧院的戏,当时张继青、石小梅和胡锦芳等艺术家所传达的传统文化信息,成就了她文化修养的一部分。如今居然能与这些大艺术家共同为保护传承昆曲而工作,她说,“我太幸福了!”并感叹这是担任导演以来最轻松的一次。
江苏省演绎集团原本是请她去导演一部话剧作品,但田沁鑫却认为如果能在南京导演一部昆曲一定很“地道”,因此改变决定转而选中了昆曲《桃花扇》。
《1699·桃花扇》之所以在标题中强调“1699”,田沁鑫解释说:“1699年是昆曲名剧《桃花扇》传奇脱稿的时间;剧本写成之后在最近的200年里,都没有原貌上演过,无论是以前的欧阳予倩的话剧,还是梅阡导演的电影都是把原剧的爱情和爱国之情放在一起表现。这次我重点将是原汁原味地再现原剧的传奇色彩。” 田沁鑫说,由于这出戏文武同台、人物众多、场景宏大,从抗战到2006年,一直没有人把它完整搬上舞台。这次恢复原剧本演出、展示明朝悠闲的生活节奏、回复昆曲的精神,也是对昆曲的一种尊重。
在舞台上呈现出的不仅有昆剧之美、而且师徒之间的传帮带也尽在戏中,这种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有品质的东西深深地感动着她。她说,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文化回潮期,做昆剧在现阶段是顺势而行,我只是顺应了这种潮流。
田沁鑫介绍说,昆曲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精神在现实中活的展现;昆曲之美,就在于它的和谐之美。这次《1699·桃花扇》采用宏大的叙事方式,它有历史剧的味道,也有纯情的动人之处,最忠实、最完美地再现和还原了昆曲盛世的和谐之美。
四朵“梅花”同时绽放,三代同台“绝版阵容”献奥运
围绕着《1699·桃花扇》,江苏省昆剧院上演了四代师承的故事。第一代演员张继青,石小梅、胡锦芳为代表的第二代,柯军、龚隐雷为代表的第三代,施夏明、单雯为代表的第四代。
年近七旬的张继青是今天四世同堂的南昆最年长的一代,是名誉院长,是现今在世的最负盛名的昆曲表演艺术家,她是此番《1699·桃花扇》的艺术顾问。
多位昆曲名家为青年演员教戏,石小梅就是其中之一。她说,每一场戏,都是导演给出方案,由老师们先把戏“捏”起来,创造出表演动作后再一招一式地教,不只是主角,即便是龙套演员也都是由指定的老师手把手教。
四代昆曲传人为打造精品《1699·桃花扇》,日日夜夜在一起切磋技法、传承艺术,场面温馨而感人。
此次,石小梅、胡锦芳、黄小午、柯军四朵“梅花”在舞台上同时绽放。三代昆曲演员同台演出,名师高徒荟萃,传承经典,唱念做打,相得益彰。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几位大师级的昆曲艺术家现在年事已高,以后几代师徒同台演出的机会很少了;因此,这次奥运演出季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可谓“绝版豪华阵容” !
艺术家的精湛表演、该剧在北京的三场“绝版”演出,将使广大昆曲戏迷大饱眼福!
六度进京演出,正宗“南昆”引发如潮好评
一般昆曲讲才子佳人比较多,都比较文,可是《1699·桃花扇》里面有非常壮烈的一面的,因为它有国家兴亡的东西,有阳刚的东西,所以人们觉得它是昆剧里面的大片。
2006年《1699·桃花扇》北京首演之后,轰动全国。不久又应邀二度进京献演,演出场所也从保利剧院换到了座位更多的北京世纪剧院。北京演出商在进行市场调研时发现,昆剧《1699·桃花扇》的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了芭蕾舞和交响乐。其后的国内巡演,所到之处,一票难求。
中央领导人非常罕见地出席了这部舞台剧作品的首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国务委员陈至立,文化部部长孙家正等在观看演出后,对该剧的精心创作和精彩表演大加赞赏,并不住地强调、赞叹“这就是精品!”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曾头条报道《桃花扇》的首演盛况。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中国日报等重大媒体均以大幅文章多次刊登介绍该剧;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曾3次报道该剧制作、运行、创造艺术精品的机制,单次最长时间达4分多钟;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焦点访谈》、凤凰卫视《鲁豫有约》等栏目都为该剧制作了深度报道及专访,全国各地数以百计的媒体对此剧的成功进行报道或转载。
《1699·桃花扇》此次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可谓六度进京。
文学大师余光中三度被演出感动而落泪,并将《1699·桃花扇》比喻成“一份浓浓的牛肉汁”——“浓度很高,呈现了原作的精华,就像牛肉汁,保持了牛肉的味道和营养,吃起来又方便”。
数次国外巡演,《桃花扇》迎来异国“桃花运”
与很多首次观看中国昆曲大戏的外国观众一样,苏黎世艺术节经理卡德利普在中国观看了演出后,对《1699·桃花扇》一见钟情:“虽然我作了充足的思想准备,但这部戏的演出还是给我太多惊讶了!首先,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古国,厚重和神秘是非常吸引我们欧洲人的;通过昆曲《1699·桃花扇》,我还看到了另一个中国,那是在美丽的音乐声和柔美的舞蹈之中,所体现的细腻,典雅,高贵,这让我很惊讶,也很有兴趣!”
卡德利普在看过演出后对这部演出感到非常惊讶,立即发出了邀请。他说:“中国戏曲中真是充满了智慧,这部戏中自由和流畅的空间,与西方现代戏剧的很多理念不谋而合;而听说这次演出的形式是在恢复早已在几百年前的中国就司空见惯的传统样式,这同样让我感到惊讶,我相信这也会让更多的欧洲观众惊讶!”
正如卡德利普所预料,欧美多个国家也向《1699·桃花扇》抛来绣球:2006年10月BeSeTo(中日韩)戏剧节、2006年10月北京国际音乐节、2007年2月香港艺术节、2007年6月苏黎世艺术节等……各大国际艺术节的邀请纷至沓来。
这一凝聚着四代昆曲人心血的《1699·桃花扇》、一座流动的昆曲博物馆,在世界各地巡回展示,使昆曲这一“人类口述与非物遗产”,在世界各地传承、传播下去……
(本站编辑:欢欢)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