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丹丹


灵气的地方,孕育美丽的人
  环翠峪汇天地精华、集山水灵气给荥阳带来了玲珑秀美。200多年的荥阳纸伞更是美丽的化身,头枕巍巍嵩山、脚淌莽莽黄河的荥阳也述说着她千百年来华美的里程,彭丹丹就生长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
  彭丹丹,今年15岁,是河南省艺术职业学院荥阳分校表演专业初中组的学生,出落得婷婷玉立,比同龄中的孩子显得懂事、乖巧。丹丹的父母在荥阳本地办了个业余剧团,经常参与各种民间艺术演出,过着不算富裕但很充实的生活。丹丹有个弟弟,在荥阳博英学校上学,只比自己小一岁,仅一岁之差,丹丹就很懂事地照顾着弟弟,分担着父母的一份牵挂。
点滴的积累,历练了她对戏剧的挚爱
  丹丹的老家在驻马店上蔡,由于父母奔波于生意,丹丹和家人很少回去,家里唯一让丹丹思念的是姥姥。丹丹最初的记忆,是在姥姥的怀抱里慢慢长大的,姥姥给她哼小曲,她就咿咿呀呀跟着姥姥学。直到丹丹到了该上学的年龄才依依不舍地回到了父母的身边。而在丹丹心里却埋藏着对姥姥无限的依恋,还有姥姥那咿咿呀呀不成调的曲子。这曲子在父母的调教下,逐渐成了有韵有味的曲调。
  父母从年轻的时候就驻扎在荥阳一带,多年的巡回演唱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的.丹丹的启蒙老师也是自己的父母,爸爸唱丑角,妈妈唱旦角,妈妈在闲余时间都会教丹丹几句,聪明的丹丹也心领神会,没用多久,都能整段整段地模仿妈妈的唱段。6、7岁的丹丹就敞开了响亮脆耳的嗓音唱起《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小儿黑结婚》中的唱段,常常得到街坊四邻的夸赞。然而,却不见父母的一个笑脸,或许是父母给丹丹要求太严格了,不愿褒奖孩子的一点儿喜功,也许是为了更好地让丹丹进步。
  会唱戏、爱唱戏的丹丹在刚上学的时候并没有选择上戏校,而是上的正常的义务教育学校,而丹丹并不满足每天面对生硬乏味的课本,心里依旧牵挂心爱的戏曲。在丹丹11岁的时候,经父母再三思考之下,把丹丹送进了当地的河南省艺术职业学院荥阳分校,开始正规的戏曲专业课程的学习;丹丹好像如鱼得水,自在自乐畅游其中。
生活的哀乐,给了他不一样的童年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戏的过程是艰辛的,练好声腔发音、软功、压腿、劈叉等,基本功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丹丹接受正规的表演专业训练比较晚,但丹丹优人的天赋使她不至于学起来很吃力。即使声带练得生疼、腿脚练得酸软,丹丹也不曾说一句怨言,心中唯一的信念就是一定要想方设法学会,无论是转手绢、耍枪,还是一个曲调的腔弯,都力求自己做到更好。
  或许是有少许的家庭原故吧,在学校的出勤卡上,丹丹留下了许多空格。随后,高校长向我们解释了其中的原由:原来是丹丹的父母经常外出演出,希望丹丹能一块去,想借机多锻炼锻炼丹丹,就到学校把丹丹叫了回去。然而,学校有校规校纪,规定是很严格的,不仅为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质量,更为了学生的学业和前途。丹丹跟着父母下乡演出,也是有些不情愿和无奈;毕竟,长时间和过度的劳累对于大人来说有时候也是吃不消的,更何况是一个正沐浴在灿烂阳光里的花朵?然而,坚强的丹丹却无语地、默默地为父母拭去额头的汗水。
  说起赵凯环老师,丹丹脸上总会浮现出笑容。赵老师在每学期排戏的时候,非常重视丹丹,给她安排两个节目,大都是主要角色;另外,丹丹因为缺课或者是没有学好哪一段,赵老师都会为她做“特殊”的训练。生活中、学习上有不顺心的地方,丹丹都会毫无保留地向赵老师诉说,赵老师就像母亲一样会给予她温馨的关怀。
  有一次,学校安排了一项重要的学习课程,是“闺门旦”表演当中的“水袖功”技巧,也是赵老师为丹丹在本学期排戏设计角色的一个关键环节。恰巧丹丹这时候不在学校,赵老师真是心急如焚,怕丹丹失去这次排戏的机会。回来之后,赵老师当场叫住丹丹,亲自加班加点帮丹丹练习。不但传授给丹丹专业性的知识,还给了她家一样的温暖。


  “水袖功”不是一般的功夫,一招一式都要用心去领会,去练习。所以,练习当中不免会出错。由于误课,再加上时间紧迫,训练量大,丹丹有些受不了,眼中含着泪,嘴里哽咽着,委屈地对赵老师说:“老师,我不练了……”。因为丹丹的各方面条件都非常好,是这次排戏不可多得的人选,也是她不可措失的一次机遇,赵老师心中都有说不出的酸楚。“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这次无论如何你都必须给我练好!”赵老师命令式的要求丹丹一定要坚持住,丹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忍住哭声,吞下泪水,一点点搜索记忆里的水袖是怎么摆的,一步步将一动一静刻摹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铁杵定会磨成针”看着丹丹如此的刻苦,赵老师欣慰的笑了。
比赛路上,希望有父母的陪伴
  在屡屡获得大奖后,丹丹的专业素质及文化修养都在无形中逐渐的提升,在面对一次次没有父母陪伴,独自踏上比赛的道路时,她都会给自己打气,争取在比赛中发挥得最佳,获取最高的奖项,给父母证明自己的实力。
  又一次,丹丹踏上了去北京参加“星星火炬”中国青少年艺术英才总决赛的火车,依旧没有父母的陪伴。这次与丹丹相伴的是参赛的校友董玉洁和她的妈妈。一路上,丹丹用无比羡慕的眼神看着她们。在他人看来,这或许是自然而然的事儿;但在丹丹的眼里,这并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陪伴,而是谁都取代不了的,惟有父母才能给予的关心和支持。
  然而生活的磨练给予了她同龄人所无法得到的东西——自立、自强和坚持到底的精神。但是,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渴望,却给予了她莫大的安慰和自信,“我会全力以赴的,作出更优异的成绩才是我执着的追求和人生价值的体现”在丹丹心里默默地、默默地……
戏校成长,感悟艺术道路的艰辛
  丹丹最喜欢的豫剧表演艺术家是王红丽,尤其是王红丽的唱段《泪洒相思地》、《铡刀下的红梅》早深谙于心。其实在去年,《铡刀下的红梅》展演时,丹丹就和王红丽同台演出,当时的角色只是儿童团一员。丹丹曾受过常香玉的女儿陈小香亲身授课指导,从中又领会到常派的艺术深邃,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在丹丹的艺术学习道路中,吴保珠老师也给予了她惜心的指导和关怀,让她以一曲《声声慢》得到了全场观众的喝彩,感动了所有评委老师,一举夺得今年由省文联举办的第四届河南省少儿戏曲大赛暨第十一届中国“小梅花”河南总决赛银奖。
  丹丹从02年进入戏校,进步的很快,每年假期她都抱着自己获得的奖项向家人报喜。每年学校设定的“最佳专业奖”都是她回家过年的必备礼物。
  在近五年的时间里,专业老师为她量身打造了《抬花轿》中的周凤莲、《探谷》中的穆桂英、《武松打店》中的孙二娘、《挎红》中的红娘、《失子惊疯》中的夫人、《莫愁投湖》中的李莫愁,京剧《小放牛》中的村姑等多个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她巧妙地运用自身条件,通过不懈的努力,学习艺术家们的表演技巧,领会戏中人物个性,将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表演的惟妙惟肖,尤其是她那清脆婉约的嗓音、圆润甜美的唱腔、优美洒脱的舞姿,在舞台上是那么的投入、忘我、痴迷和陶醉,活灵活现的将自己糅合到剧中的艺术人物中,深得老师的赞扬和观众们的喝彩。
  自丹丹进入荥阳艺术学校以来,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和艺术家的亲临授课,丹丹的专业水准一路突飞猛进,先后获得多次大奖:
  2006年2月,彭丹丹获得郑州电视台“悄花旦”电视戏曲新星大赛总决赛银奖;
  2006年7月,郑州市“群星奖”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2007年6月,第四届河南省少儿戏曲大赛暨第十一届中国“小梅花”河南赛区银奖;
  2007年6月,“星星火炬”中国青少年艺术英才荥阳赛区二等奖、河南赛区(初中组)特等奖;
  2007年7月,“星星火炬”中国青少年艺术英才全国总决赛表演专业(初中组)获金奖。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施夏明

下一篇:孔莹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