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之美

英文是要念出声的,如果光在心里读,往往是记不住的。古文也同样要念出声,不仅能记住,还能在心里形成一种韵律美。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上高中,老师提倡我们从收音机中收听文怀沙讲解《楚辞》,不知文先生那时候多大岁数,他用吟诵的办法哼叽着,显出很老的样子。到今天,文老先生居然还活着,九十几岁的年纪,居然出现在音乐会的现场,仍然向观众宣传去吟诵古文。虽然一大把胡子,反而不那么老了。可见吟诵古文是能让人年轻的。念出声,就需要肯定性的坚决。比如毛泽东《菩萨蛮》中的句子:“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北京人初一看,不免要奇怪:这不押韵呀!实际上,您得肯定地用湖南语音去念,“中国”念成为“中轨”,这样不仅与“南北”押韵,而且还能增加一些领袖气度。

最近,我把一些老书翻了出来,如《古文观止》《中华活页文选》之类,不仅重新阅看,还一定要读出声。为什么要出声呢?一是为了肯定,我们生活在现代汉语的世界,对于古文、古字以及形成古语的语法之类,都已经生疏了。我们不能只在嘴上说“尊重民族传统”,如果再多朗诵一些古文,就能把这种尊重落到实处。如果集中读某个伟大古人的文章或诗歌,那么就很可能在心里形成他的形象。多记住一些生气勃勃的古人吧!我这里说的“古”,不是仅指明清,更指的是汉唐,或者上溯到春秋战国、诸子百家。那时候生产力还不发达,人际关系也相对简单,即使想“坏”也都“坏”不到哪里去。我们比较容易形成心里的正声正气,并借此抵御和压倒今天物欲横流中形形色色之“邪”。

比如说,我读到《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章”,就很被其气势与优美的旋律所慑服。您听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以上为回旋的第一乐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以上为第二乐章)……”下边还有第三、第四乐章,就不逐一抄录了。

作为一般读者,可以就读前两个片段,既从文思上铭记,又从音乐旋律上审美,二者可以相得益彰。长久下去,对于人生的是是非非与曲曲直直,都不难从中得到诸多的启发。

我甚至还有奇想:这些优秀的古文,也不妨成为犯人们的必修课程。我年轻时在新疆管理过劳改犯,不久前回新疆还专程参观过今天的监狱。犯人的吃穿对比昔日,也真是极大地现代化了。但他们的图书馆中,就没有丝毫的古文。我想,在最基本的人生道理上他们还缺课:尤其是缺乏中华民族修养与美德的课程。如果此论不差,那么强令他们背诵古文名句,也是让他们鞭挞自己罪恶的过去,并在此过程中获得新生。比如,背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些凶残地杀害过亲戚或友人之父母、子女者,其心灵上能够没有震颤吗?且试一试吧。

在许多时候,“正经”的古文都有“不怒而威”的法力。前提是我们要选择那些最“正经”的篇章,并以之去疗治我们生活中太多的“不正经”。

作者简介:徐城北,北京人。1963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历任中国京剧院编剧、研究部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京剧一百题》《梅兰芳与二十世纪》《京剧架子与中国文化》《品戏斋夜话》《品戏斋札记》《梅兰芳与中国文化》《一鸡三吃》《品戏斋神游录》《梅兰芳百年祭》等。

(责任编辑:欢欢)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